意林国潮1018岁青少年课外知识补给精品读本2025年意林国潮订阅

《意林•国潮》,10~18岁青少年课外知识补给精品读本(2025年《意林•国潮》订阅)

       

Picture






《意林·国潮》是意林编辑部专为青少年学生匠心打造的“中学大语文、大学科课堂实践读本”。秉承《意林》杂志“一则故事,改变一生”的励志初心,植根文化传统,生发潮流新芽,引领青少年畅游博物场馆,在实践中学习传统文化,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把兴趣转化为志趣,把志趣转化为深入求知的动力。


Picture


勇闯天下第一雄关

北京市三帆中学  李聃诚


唐代诗人王维写过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诗中前两句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是王之涣《凉州词》中的一句,相信大家耳熟能详。凉州是甘肃的古称。提到甘肃,大家一定会想到丝绸之路和河西走廊,如果你翻阅甘肃地图,就会发现,在河西咽喉处矗立着一座古老而雄伟的关隘,“长城高与白云齐,一蹑危楼万堞低”,即嘉峪关,扼守着祁连山与黑山之间最窄的峡谷地带,南北仅有15千米。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将带大家来一探究竟。

嘉峪关关城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它壁垒森严,坚不可摧,将瓦剌的铁蹄阻挡在关外,保护着中原大地不被践踏。走进关城,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城墙高耸、城楼巍峨的建筑。进入城门,踏着被历史的车轮轧出沟壑的地面,就可以看到光化楼、柔远楼以及南敌楼和像堡垒一样的角楼。嘉峪关城楼与其他建筑不同,它是从地面上方逐步向下挖坑修建的,这样在嘉峪关城墙上就可以将外面的敌人一览无余,而外面的敌人却丝毫看不到在坑中隐藏着的嘉峪关,这样可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接下来与大家分享一则关于嘉峪关的小故事——定城砖。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有一块砖,传说在明朝修建嘉峪关关城时,有一位技术精湛的工匠,名叫易开占,他精通九九算法,算出了修建嘉峪关关城及城楼所需砖的数量,监督修关的监事不信,告诉易开占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并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却发现剩余一块砖,这事如果放在现代,能精确到只差一块砖,是了不起的。但古代劳动人民地位低下,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监事想霸占众工匠的工钱,就要趁机砍掉易开占的头。危急时分,易开占急中生智,他说,这是一块定城砖,要放在城门楼后檐台上,才能安定城内城外,让城楼稳如泰山,防守住敌人,如果少了这块砖,城楼就会瞬间崩塌。监事听后,不敢轻举妄动,易开占凭借聪明和智慧,化解了危机。现在站在城墙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西瓮城城楼的后檐台上方有一块多余的砖。

通过外城、内城,在即将走出嘉峪关前,站在古时边塞的大地上,抬头便可以看到,巍峨的“天下第一雄关”六个金字雕刻在城门楼上,它见证着关外的金戈铁马,仿佛诉说着往昔的烽火硝烟,同时每天也看着丝绸之路上来来往往的商队从这里走向远方。

相信在这座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城池,这坚不可摧的城墙、高高翘起的屋檐下会有更多的人来传承嘉峪关文化,揭开被尘封的中华民族辉煌历史。希望在几十年后,仍会有人记得中国曾有一座天下第一雄关!

(本文摘自《意林·国潮》2024年第10期“集章少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