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心理 .
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平台,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提供在线/门店咨询,已入驻4.2万名专业心理咨询师,累计向4300万名用户提供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婚姻情感咨询、心理倾诉、心理测试、心理课程、心理咨询培训等心理健康服务。
来源:壹点灵心理(ID:yidianling0)
网上曾经有个很火的梗叫做“腐烂在床上”,这一 说法源自于国外的社交平台。
指年轻人为了对抗工作压力而选择了一种极端的睡眠方式,一放假就在床上躺十来个小时不愿醒来,醒来也不想动。
这些看起来抖机灵的话,却引起了心理工作者的警惕,因为睡得太多很可能不是因为你懒,也不是因为你累,而是心理健康恶化的象征。
如果你某段时间突然变得很嗜睡,而且睡醒之后精神状态也没有变好的话,要小心,你有可能是生病了。
0 1
睡得太多
怎么就抑郁了
“腐烂在床上” 这样一个看似不太正能量的话题,究竟引起了多少共鸣?评论区向我们展示了这个群体的冰山一角:
来源:网络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睡得太多就是因为懒,但这些真实经历都向人揭示了一个反直觉的真相:
如果一个人突然变得非常嗜睡,Ta可能不是变懒了,而是抑郁情绪造成的。
在2021年,就这样一个热搜,一名高中女生上课时常打瞌睡,周末怎么睡都还是觉得累,经过医生诊断之后,才发现是得了抑郁症。
来源:网络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在2021年发布的一项研究表示,很多重度抑郁患者都有嗜睡的症状,原因和他们的快感缺失有关。
在正常情况下,大脑会在我们进行愉快的活动时释放多巴胺,人体在得到正向情绪反馈后,便有了持续做这些事情的动力。
但抑郁患者的神经递质分泌往往是失衡的,也就是说即使参与了看似很有趣的活动,也无法得到足够的多巴胺来维持快乐的感觉。
既然做什么都不能快乐,那就干脆什么都不做了,因此我们能看到很多抑郁患者,对一切事物都兴致缺缺,唯一能做的就是睡觉。
此外,如果一个人本身心态正常,但突然遭受巨大打击,也会产生嗜睡的倾向,因为睡眠本就是成本最低、消耗最小的逃避现实的方法。
“腐烂在床上”看似自嘲,但如果我们越过玩梗的表象,就不难看出这其实是一个求助的信号——有这么一部分人,除了腐烂在床上,什么都无法做。
除了心理因素之外,睡眠时间过长还会在生理层面对人造成切切实实的不良影响。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睡得少是灾难,睡得多则没啥所谓,但很多研究表明,多睡有时比少睡的危害更大。
欧洲心脏病学会曾经对约100万人进行了平均为期9.3年的跟踪调查。
结果发现,和作息正常的人相比,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罹患冠心病或脑中风的风险高出了11%。
听上去很多对不对?
但与此同时,睡眠超过8小时的人患病风险高出了33%,足足是“少睡组”的三倍。
所以说“能睡”并不一定是福气,反而有可能是生病的象征,我们应该对此抱有警觉之心,也要对这一群体有更多的共情和理解。
0 2
睡得太少
心态一下子就炸了
既然睡太多对人有害,那么睡少一点,是不是就更好呢?
别说,还真的有人是“少睡派” 的拥趸。
比如互联网大佬张朝阳,多次宣扬他的“ 4小时睡眠法”,称一天只睡四个小时就可以。
这个说法合不合理我不知道,但看他一边开会一边打瞌睡的样子,估计四个小时应该是不太够。
中外的很多研究都表明,一个人最理想的睡眠时长是在7到8个小时之间。
比如香港中文大学和广东医学科学院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人的睡眠时长和全因死亡率之间成一个U型曲线。
其中睡眠时长在 7~8 小时的人的全因死亡率最低。
一旦超出这个区间,不管是睡多还是睡少,健康风险都会骤然增加。
来源:网络
如果说睡得太多和抑郁情绪有关,那么睡得太少对人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让人变得焦虑和暴躁。
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
某天晚上因为什么原因熬夜了,第二天起床之后,就有很大的“起床气”,逮着身边人就要发泄一通。
来源:网络
其实“起床气”的出现就和睡得过少有关。
《国际睡眠期刊》的一项研究表明,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出现焦虑症状。
那是因为睡眠相当于大脑的“重启键”,当人在睡眠的时候,大脑也处于恢复和重新调整的关键时间。
所以一旦睡眠不足,大脑还没调整完成,就又被赶着“上工”了,就会导致大脑处于亢奋的状态,在情绪上体现为焦虑和冲动,以及终于绷不住后的走神。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996的年轻人越是着急着熬夜赶工,工作效率反而越低,辛辛苦苦熬到第二天,任务都还没完成,心态反而先爆炸了。
此外,情绪问题和睡眠之间还存在反向关联。
银川晚报就曾报道过一个案例,一名24岁的年轻人考完研之后报复性熬夜。
一开始还能一睡睡到大中午,但慢慢地越睡越少,直至再也睡不着,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已经患有睡眠障碍和焦虑症。
来源:网络
那是因为熬夜本身会导致焦虑,而焦虑的情绪又反过来影响我们的睡眠,让本就严重不足的睡眠质量雪上加霜。
恶性循环之下,就看人是先及时醒悟和止损,还是先hold不住身心崩溃了。
因此,好好睡觉是我们对自己最基本的爱,千万不要以为它稀松平常,就掉以轻心。
虽然现实生活有很多因素,试图阻止我们好好睡觉,但我们依然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今天睡得比昨天更好一些。
0 3
如何
提高睡眠质量?
说了这么多,究竟我们怎么样才能拥有一个好的睡眠呢?关键其实在于习惯的培养,下面我们也给大家几个可以帮助提高睡眠质量的建议:
1)规律作息时间:
因为工作压力不小,所以下班后尚能倒头就睡,但一到放假,我们时常忍不住报复性熬夜,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工作时还算中规中矩,但到了放假的时候,就开始报复性熬夜,晚上不想睡,早上起不来。
精神头越来越差不说,到了上班的时候,各种“综合症”就接踵而至,要花好长时间才缓过来。
根本原因,是生物钟紊乱了,无法帮我们调节作息节律。
所以建议大家不管是上班还是休息,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区间内睡觉和起床,比如晚上11:00睡觉,早上6:30起床。
保持良好的身体节律,有助于帮助我们稳定情绪,提高幸福感。
2)建立良好的睡前习惯
很多人都有睡前刷手机的习惯,嘴里说的是“我刷完这条视频就睡觉”,但实际上是越刷越精神,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是凌晨2点钟了。
一方面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另一方面社交媒体,尤其是短视频会给人提供频繁的信息刺激,不利于情绪的缓和,人自然就很难睡着了。
请试着在睡前30分钟放下你的手机,甚至不要把手机请进卧室。
将刷视频的时间,换成其他活动,比如:
打开音响听点轻音乐;
在睡前看点文风轻松的书;
在睡前做点舒缓的运动,比如拉伸和瑜伽。
又或者我们可以什么都不做,只是好好洗个热水澡,然后看着窗外的夜景,感受夜晚的凉风和难得的宁静时刻。
从一整天的信息轰炸中解脱出来,以平和的情绪迎接即将到来的睡眠时刻。
3)避免长时间午睡
我刚工作的时候,总听前辈们说一句话:“中午不睡,下午崩溃”。
午觉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很重要,但也很容易一不小心就睡过头了。
很多人午睡太久之后,总觉得头昏脑涨,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其实是因为脑组织毛细血管关闭时间过长,体内代谢减慢。
一般认为午睡的时间最好控制在30分钟左右,质量要远比时长来得重要。
你可以事先准备一个足够舒适的午睡环境,比如柔软的枕头、足够遮光的窗帘或眼罩等等。
以上这些准备可以帮助你尽快入睡,30分钟后起床,大脑充的电已经足够应付一下午的工作。
最后,如果你的睡眠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为你带来了困扰,请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莎士比亚在《麦克白》中说过:
一切有生之物,都少不了睡眠的调剂。
睡眠是人生筵席上的重要滋补品。
它看似平常,却是我们人生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希望每个看到这里的小伙伴,都能吃好睡好,余生都有甜甜的梦乡相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