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商家为了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开始推行扫码点单系统。顾客通过扫描餐桌上的二维码,可以自行在手机上进行点餐、支付等操作。但是,这种新型服务方式也引发了一些争议,特别是关于“被迫扫码点单”是否合法的问题。
从现行法律规定来看,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消费模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知晓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情况,并有权利根据自己的意愿作出选择。因此,如果商家强制要求顾客必须通过扫码点单而不能提供传统的人工点单服务,这实际上是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是违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行为。
对于不熟悉或不习惯使用智能手机的消费者来说,被迫扫码点单可能会造成不便。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可能因为视力、听力或操作能力的限制而难以适应这种新型点单方式。如果商家没有考虑到这一部分人群的特殊需求,未能提供相应的辅助措施或者人性化服务,也可能构成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也有一些情况下,扫码点单并不完全是强制性的。例如,有些餐厅可能由于人手不足或者疫情等原因暂时只能提供扫码点单服务,但同时告知顾客这一临时变动,并承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恢复人工点单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商家提前明确告知,并且不是长期且无理由地剥夺消费者选择的权利,通常不会被视为违法行为。
被迫扫码点单是否违法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商家未经消费者同意就强制推行单一扫码点单方式,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那么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反之,如果商家提供了多种点单方式供消费者自由选择,或者因特殊情况暂时只能提供扫码点单服务并已事先告知顾客,则不属于违法行为。因此,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作为商家,应该充分考虑顾客的需求和选择权,合理运用科技手段优化服务而非强加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