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飘了,连这种话题都敢聊了 23/9/18

下面这个东西写好已经很久了,原计划是月初推送,后来因为先推送了出世篇,所以计划变成下个月。

但是有个问题,这东西推出来后,我们有可能很长一段时间说不了话。

经过深思熟虑,我把它提前。

好处很明显,接下来是亚运,中秋,国庆,即便上了思过崖,我们权当在度假。

所以我建议你,如果要打开,一定要先截图保存。连今天这种内容都敢聊的,就没有把握文章能长久。

全文一万八千字,下面开始我们的禁忌之旅。

咱们今天聊什么呢?聊一本书,一本家喻户晓,但实际上没有多少人读过原著,更没有几个人认真读进去的奇书。

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西游记》。

西游记的水很深,所以我在标题里就说,今天咱们飘了,连西游记,都敢聊了。

西游记我敢聊,你敢听,如果你能听懂,我想,这辈子,你该没什么世间事,是弄不懂的了。

俗称,你长大了,你必然会长大。

因为西游记开篇就告诉你本书的宗旨,旨在解决什么问题。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人家原著作者直接告诉你了,如果你要理解造化会元,就要看看这部小说。

造化是什么意思?就是因果的意思。

造:开始做出什么行为;化:结束变成什么样子。所以造化,就是因果。

会元是什么意思?就是纪元。

一会等于10800年, 一元等于十二会, 129600年。

如果说西游相当于一个游戏,那么这个游戏是会不断重启的,重启的时间单位就是一元。

如果说西游相当于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是循环播放的,播放的时间单位,就是一元。

也就是说一个纪元到了,一切清零,一切重新播放,一切重新开始,于是这就叫做一劫。

只有极个别的神仙例如玉帝,老君,可以熬过一劫,玉帝熬过了1750劫,也就是熬过了1750个纪元。

其他的神仙,大都是本纪元之内诞生,本纪元之内消失的。

你想到了什么?或者说你觉得西游记的作者在讲什么?

他其实就是在讲朝代轮回。

在西游记作者的眼里,一个朝代就叫做一元,汉是一元,唐是一元,宋是一元,于是他所在明,也是一元。

一元里面有十二会,东汉十二帝,西汉十二帝,这就叫会。

所谓造化会元,就是让你跳出自己短暂的生命周期,让你跳出兴替,在大尺度的时间轴上去重新探索因果。

只有你弄清楚了纪元里的因果,你才能怎么样?

你才能释厄,才能解脱自己的苦难。

那么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一个神仙故事么?一部唐僧西行记么?

不,作者没有写过神仙,作者写的都是人间。作者也没有写唐僧,明着是唐僧历险记,实际上是杜拉拉升职记,是一只猴子成熟的历程。

西游记小说里没有神仙,只有一堆假托神仙名的人而已。

这就叫名可名,非常名,你在西游记里面看到的神仙名,都是借故托名,托借神话故事里的神仙名,实际上,指的都是人。

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呢?从先后看出来。西游记设定的世界和神仙小说是不一样的体系,在西游世界里,不是先有的神,而是先有的人。

俗称先有人,后有神。

而且这个分界线都给你讲的很清楚了,书中告诉过你,就是共工推倒不周山。

这是一个历史典故。

相传共工与颛顼争做部落首领,失败的共工用头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

天从此向西北方向倾斜,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湖流水和泥沙都向东南方向汇集。

你注意,撑天的柱子断了。

这根柱子是什么?小说里告诉你了,就是花果山。

在西游小说中,花果山原来是连着天的,因为天塌了,老君补天,所以才留下一个废弃的八卦炉。

这个废弃的炉子你先记住,我们下文还要用到,因为它与孙悟空的诞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回到典故,你去看历史,历史上记载的共工怒触不周山不是神话,而是通过神话故事在隐喻人类社会第一次分层。

在那之前,私有制处于萌芽状态,人类还没有分层。

通天的柱子还在,隐喻的意思是说人是流通的,不分层的。不管你贫富,都是可以互通的。

通天的柱子不在了,意思是说阶层产生了,开始分上等人,和下等人。

西游记小说里的神仙根本就不是神仙,就是在映射上等人。

所以西游体系里面,才会先诞生人,后诞生神。而不像传统神话那样先有神,后有人。

说明西游记的作者,他都不是暗示,他就是明示,所谓的神仙,是人造出来的,确切地说,就是人分化出来的。

人分化之后,上等人有钱,而且说了算,就想着长生不老,自称神仙。

西游记故事里面最重要的主线,玉帝拉拢如来对抗老君,就是很标准的上等人之间的派系矛盾。西游记成书于明代,这个作者写的就是人间事,只是假托神仙名。

所以西游小说里没有神灵,全是人。

神仙是上等人,妖精是上等人的手套,人类是下等人,这就是西游记小说里的设定。

在这样一个设定下,小说通过猴子的成长过程,给你展示了什么叫因果,什么叫释厄。

作者明线写唐僧,暗线写猴子,所以全书贯穿的是猴子的一生,而不是唐僧的一生。

明着猴子是工具猴,唐僧是主角,实际上在作者心里,唐僧才是工具僧,猴子是主角。

唐僧的作用就是帮助猴子成人。

猴子经历了给玉帝,给如来当工具猴的500年,又经历了伴随唐僧这种虚伪上司的14年,他终于悟了,所以他叫悟空。

他终于明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了,他修成正果了。

他再也不是一个天真浪漫的猴子了,他成了一个真正的人,所以他成佛了。

灵山上的高层纷纷对他微笑,恭喜你,你长大了,你成熟了,你进步了,于是你成功了,你可以加入我们了,你终于变成了你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人教人,教不会人的,只能事教人,只能经历教人。

猴子看过人间什么样,看过人什么样,也看过妖什么样,当然,也看过神仙佛祖什么样。

对他来说,最后他懂了,懂什么了?

懂得进步就是自己唯一正确的选择。

否则呢?你不做斗战胜佛,难道要做妖么?难道要做人么?

在上等人,手套,下等人之间,哪怕一只猴子,也会选择前者的。

但是成为前者,加入前者,要成熟,要让自己成熟起来,要磨炼自己的猴性,这就叫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那我们从哪里看起呢?

从猴子的诞生看起。

我前面说过,主角唐僧只是个幌子,猴子才是内核,取经从头到尾只是个幌子,成熟才是内核。你看懂猴子的一生,你就看懂西游记原著作者的心路历程了。

那么猴子是哪里生的呢?

还记得前文的伏笔么?

花果山原来是连着天的,因为天塌了,老君补天,留下一个废弃的八卦炉。

这个废弃的八卦炉,经过风吹日晒,外表风化了,看着像个石头,它就是孕育孙悟空的那枚石头。

细节我不举例了,否则今天写十万字都写不完,我说的每句话,你有心去读原著,都有诗文对照,比如你看看对那枚石头的描写,再去对照八卦炉的描写,你就知道作者的隐喻。

那么是谁把猴子的魂魄放进八卦炉里的呢?

是玉帝,玉帝指派如来放进去的。

当然,玉帝没有交代这么具体,他只是要如来造一个工具猴,因为如来擅长这个。

以前李天王的三太子哪吒自杀了,剃骨还父,也是如来帮他复活的。

你注意,我们始终在聊西游记,太乙真人复活哪吒的故事情节是小说封神演义里的设定,我前面说过了,西游记只是借神仙名,完全不是神仙事儿。

在西游记小说里,哪吒就是如来的弟子,也是如来用魂魄复生术培育的。

孙悟空,是相同的手段。

我为什么要反复强调那个废弃的八卦炉,因为这是伏笔,后面还要用到。

如来在执行领导任务的同时,从来都是暗怀个人小心思的,这是他成功上位很重要的一点。

这一点,在西游世界里,是通行的,很多大佬都是这么做事。

比如菩萨,后面你也会看到,她也是打着如来交代任务的旗号,暗地里行一些符合自己布局的事情。

你没有这点心思,你爬不上去的。所谓能爬上去的人,有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借领导的旗号,行自己的布局。

那么我们接着看,玉帝为什么要如来造一个工具猴?作何用途?

很简单,三个字,带队伍。

带队伍靠什么?

靠一纸任命么?

老板对着大家宣布,你是部门经理了,你就能指挥得动全部门的人么?

其实不是这样的。

记住我这句话,权力从来不是任命的,权力的本质,是你抓住了别人的需求。

一个员工之所以听部门经理的,一定是部门经理能够决定他的年度考评,决定他是否能拿年终奖,是否能加薪。

如果部门经理的绩效考评被项目经理分走了,那么这个员工,也就会不甩部门经理的脸色了。

说穿了,谁拿捏你,你才会听谁的,这就是权力的根源。

在作者塑造的整个西游世界里,什么能够拿捏神仙?

只有一样东西,就是长生不老药。

放在天庭,那就是蟠桃和仙丹。

蟠桃是王母掌管的,仙丹是老君掌管的,所以在西游世界里,神仙们实际上真正鸟的,是王母,是老君。

而不是玉帝。

玉帝是一个总经理不假,可是他没有能够拿捏下属的任何东西,那就只是个空架子。

他需要拿到真正的权力,真正的权力只来自于长生不老药,这是西游世界里唯一能拿捏神仙的地方。

我们前面讲过,一会一元,西游世界里的神仙长生不是天定的,是需要不断服药的。

就是说你服药你继续,你熬过一会,你一旦断药,对不起,一会你都熬不过去,更不要说后面还有一个纪元的大重启。

这个原著的真正作者,我猜大概率不是吴承恩。吴承恩有可能是在后来成书传播的过程中起到过编纂的作用。

但是能够写出初稿的人,很大概率是一个士大夫,而且是相当有level的士大夫。

所以他对神仙,对蟠桃的理解很透彻,不要说跨越朝代,你能够在一个朝代里,在一个纪元里,持续几代人做士大夫,就已经很难很难了。回到小说里玉帝的故事。

玉帝让如来造个工具猴,目标很清楚,直指王母的蟠桃园。

因为老君的炼丹炉专业技术性太强,他是没法染指的。

你就算找个工具猴把老君的丹偷完,他还会继续炼,炼丹的速度是他可控的,不是你可控的。

但是蟠桃不一样。

西游小说里蟠桃三千年一成熟,六千年一成熟,九千年一成熟,那么在一会的时间单位里,一旦对外宣称,桃子都被猴子吃光了。

神仙们就没有了出路,就只能接受玉帝的拿捏。你等不起几千年。

从此,听话的神仙给桃吃,延长寿命,不听话的神仙,那你就等死吧。

这是玉帝给出的大目标。

猴子就是一个工具,做完了,被拉出去灭口,就像具体摘桃子的七仙女,实际上在西游记后来,就是被灭口了。

七仙女在修炼成仙之前,就是蜘蛛精,她们在帮助玉帝王母完成偷蟠桃的事情之后,就被流放,去了盘丝洞。

然后在日后取经的过程中,借悟空的棒子打死。

悟空本就与她们七个有仇,借悟空的棒子灭口,正好死无对证,玉帝王母端得好算盘。

那么猴子没有被灭口,反而走上了修成正果的道路,源自一个意外,这个意外,就是他的创造者,也是他的恩师,如来一手包办的。

我们先来看如来选择的这个地方,花果山。

花果山前面说了,就是昔日撑天的柱子,老君在这里有个废弃的八卦炉,风化之后,外表看着像石头。

如来把一个魂魄卵放进了炉子,让它吸收天地精华,并且设定了开机程序。

某一天,蹦出一个石猴,一出来,就地打了一个滚,对着天空两眼放电发射信号,表示,我到位了。

像不像自动设定的开机引导程序?天庭震动,千里眼顺风耳都去查看,只有玉帝面无表情,说,不用查了,我知道,它就是天地孕育的,你们不要插手。

玉帝咋知道的?很简单,因为就是玉帝安排如来造的工具猴,他当然知道。

下面的人也不会问,他们秒懂。他们虽然不明白玉帝为什么要安排一个工具猴的诞生,但是他们知道,领导不想让自己打听的事儿,就别打听。

于是,自此几百年都不曾有神仙,或者妖怪干预花果山的生态。

西游记里面没有什么化外之地,都是有势力范围的。

花果山既没有神仙,也没有妖怪,那就是因为大佬暗示了,这个地方不可以有神仙,也不可以有妖怪。

猴子做了猴王,原因是他第一个跳入水帘洞,也就是说,从来没有人进过那个洞。

但有趣的是,自幼教导孙悟空的几个老猴子,跟悟空讲,水帘洞的洞底,直通东海龙宫。

这很有趣,几个老猴子不曾拜师学艺,哪儿知道的这些?

猴子后来学艺归来,跑去东海龙宫要披挂,正好四个龙王就送来一身甲胄,悟空穿着很合身。

书中描写的悟空身长不足四尺,1米3都不到,人家未经特殊准备,原来就存着一副铠甲,猴子穿着就正好合身?

很明显,猴子的出生,是有人安排的,猴子的学艺,是有人安排的,甚至包括猴子穿衣服,都是有人安排的。

这一切,都是玉帝的安排。

所以猴子的授业恩师须菩提祖师,就只可能是一个人,如来。

秘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谁造的猴,谁负责教。

原著中须菩提这个人,虽然儒释道什么都讲,但是住在如来的大本营西牛贺州,门下弟子无数,而且举止,用词,多处透露出他佛教大佬的身份。

他连给猴子起个名都叫悟空,日后取经都不用改名了。八戒,沙僧直接随他,跟着叫悟能,悟净,多省事。很明显,须菩提就是如来化身,否则他不会像个工具人,全书就出场一次,自己来无踪去无影不说,连他那个所谓无数的门下弟子,一个有名有姓的都没有。

感情须菩提道场就是为悟空一个人准备的职业培训学校。

须菩提甚至在授业之初就知道悟空要大闹天宫,还特意交代,不要讲出我的名字,否则小心我把你咔嚓了。

这个须菩提,要么是如来的化身,要么是如来的工具人。

从他那么高的法力来看,不像是如来藏着的工具人,肯定是名满天下的人物,那就只剩一个,如来自己。

他伪装成了须菩提。

他负责教猴子大闹天宫的本事,把他打造成一个工具猴。

这里我们注意,如来是有私心的,他在给玉帝办事的过程中,埋了两个伏笔。

一个是孙猴子出生的地点,那个外表被风化成石头的老君废弃的八卦炉,另一个,则是筋斗云。

这两个伏笔,在日后让如来升了一级。

我们暂且搁下,话题回到玉帝。

玉帝看猴子学艺归来,有了闹天宫的本事,于是安拆在猴子身边的几个老猴,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我们前面讲过,花果山上几个老猴子是很有意思的。

他们明明没有去过水帘洞,却知道水帘洞底下通着东海龙宫。

他们明明没有修行过,却知道告诉猴王如何寻找修行之路。

很显然,他们是有人安排的。

这几个老猴子,撺掇猴王闹了龙宫闹地府,总之闹出点动静。

于是太白金星发挥作用了,他去负责招安,把猴子弄到天庭里来。

起初给猴子一个弼马温,就是过度的,干两天找个由头,让他从管马,变成管蟠桃园,从畜牧基地,转到种植基地,顺理成章。

不让猴子一开始就去管理蟠桃园,让他先去畜牧基地过度下,是为了不那么明显。但是没成想,这猴子气性大,没干两天就反下天庭了。

工具猴还得抓回来,让他继续完成预订的计划,怎么办呢?谁去?

托塔李天王。

为什么是托塔李天王?想过没有为什么是他?

你其实认真读原著,会发现西游记里面猴子没有那么牛,天上很多神仙,甚至很多神仙的坐骑都能搞死他。

有人说,是后来的猴子放水了,出工不出力,其实,你被杨洁导演的电视剧误导了。

真相是最初的时候,天上的神仙们在放水,他们在出工不出力,于是显得猴子很牛P。

第一个放水的,就是托塔李天王。

李天王这个人,本质上就是西游世界里的真田昌幸。

真田昌幸是日本战国时代智慧最高的三个人之一,被丰臣秀吉称作表里比兴,就是说这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很善于分仓押注,特别具有智慧。

真田昌幸的大儿子娶了德川家康的首席大将本多忠胜的女儿,二儿子真田幸村,则投靠了丰臣家。

两个儿子分属不同的阵营。

德川家赢了,真田家保存,丰臣家赢了,真田家依然会保存。

托塔李天王也是如此,西游记里面他大儿子跟的是如来,二儿子跟的是观音,我们聊过,如来和观音,其实不是一条心。俩人起初都是五方五老,后来如来踩着猴子上位,自己升级佛祖,成了观音的上司,为此,观音还曾向提前杀掉猴子,阻止如来爬到自己前面。

那么李天王的小儿子,当年剃肉还父,是被如来救活的,从此认佛为父,和李天王之间是有仇的。

说白了,认如来为父的小儿子哪吒实际上是和李天王有仇的,李天王用这个,来获得玉帝的信任。

你看到他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各种策略了?

一个儿子跟了菩萨,两个儿子跟了如来,自己跟了玉帝,其中一个儿子还要杀自己。

求玉帝抱抱。

这样一个人精,他非常懂一件事,懂什么事?

最重要的不是盲目地干,而是一定要想明白,领导究竟希望自己干什么。

很显然,李天王是个老江湖。

自己带着十万天兵全程作壁上观,派哪吒去跟猴子随便打两局,表示不敌,就赶忙回去汇报,等待进一步的指示。

这个很重要。

当年猴子在花果山诞生的时候,天庭震动,是玉帝说没关系,不要查,来龙去脉他都知道。

于是下面的人纷纷表示,哦,哦,原来如此。

李天王当然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个明白人,他首先要弄清楚玉帝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所以第一场只许败,不许胜。

如果败了,玉帝表示,你怎么没出力?你给我弄死那只猴子,那李天王就知道了。

接下来猴子烟消云散一点问题都没有。

反过来,如果第一场胜了,那就尴尬了,你弄是不弄呢?

你弄,万一弄错了呢?

如果上来就当真擒拿妖猴,那后面谁去偷蟠桃?

搅合了玉帝的计划,自己岂不是要背锅?

所以他很聪明,上来就先放水,然后听指示。

李天王知道,一旦自己开了放水的头,其他人就只能跟着放水。

即便他们不清楚这些弯弯绕,即便他们没有想这么深远,也只能跟着放水,为什么?

因为李天王的榜样作用。

李天王都拿不下来的妖猴,你拿下了?

你让李天王的面子往哪儿搁?

李天王这么聪明,这么消息灵通的人士,他都不去拿妖猴,你觉得你比他更聪明?是你显摆的时候么?

锣鼓听声,听话听音,所以他一带头,就没有人会擅自行动了。

大家都在看李天王,而李天王,在等玉帝的进一步指示。

玉帝就有了托词,你看,十万天兵都拿妖猴不住,咋整呢?

这时候凑趣的人就来了,都在天庭混了几千年了,这点眼力劲还没有么?

总有人要进步,于是太白金星这种有眼色的职场老油条就冒出来了,那还是我去招安吧。

于是猴子就被第二次招安了。

这时候,很显然,已经有亲信看明白了整个计划。

于是建议,那猴子每天在天上瞎逛,恐生事端,不如让他去管理蟠桃园。

于是玉帝大喜,准。

我们来想想看,你让猴子看桃子,理由是恐生事端?

呵呵。

后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蟠桃大会,一日之间,对外宣称,今年的蟠桃全都没了。

罪魁祸首,就是那只猴子。

明眼人都知道,那桃树密密麻麻长了也不知道有几万株,凭一只猴子,他能吃得了几多?

但没法子,这就是个阳谋,无解。你知道玉帝王母另外安排了七仙女收割了蟠桃,把长生不老药囤积了起来,也没有证据。

在这个阳谋中,有人敏锐的觉察了机会,他是老君。

所以才有了盗仙丹。

既然玉帝做得,老君也做得。

玉帝可以借猴子的理由说蟠桃全没了,老君也可以借猴子的理由说仙丹全没了。

在这一点上,大家都很默契,都很清楚猴子这个没有编的临时工的正确用法。

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很简单,玉帝要灭口了。对他来说,已经完成了阶段性的成果,工具猴该退场了。

菩萨来了,她不仅保举了杨戬,还准备亲自出手,用羊脂玉净瓶砸一下猴头。

用她自己的说法,即便不死,也残了。

就在玉帝要接话的当口,老君出来阻止了,理由光面堂皇,是怕她的瓶子碎了。

她的瓶子会碎么?

西游记后来取经的时候,悟空去见菩萨,那个瓶子里面装了一个大海,重的悟空用尽浑身力气都拿不起来。

很明显,老君觉察到了菩萨要杀猴灭口,但他不知道为什么要灭口,于是本能的想要留下活口,以便自己慢慢查案。

此时此刻,老君已经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玉帝利用工具猴收拢桃子这一幕他看懂了,可是后面还想还有些若隐若现的伏笔。

他总觉得,有什么阴谋指向自己,于是不等菩萨接话,就赶忙抛出金刚圈,控制力道,轻轻地把猴子砸晕,抓来之后,就要求交给自己,拿去八卦炉里炼成丹,查看猴子出身,窥探针对自己的秘密。

结果意外发生了,整整七七四十九天,猴子非但没有炼成丹,反而捣毁了丹炉,甚至推倒了老君。

老君作为道祖,大大的跌份。

这里很有意思,为什么八卦炉炼不了猴子?

答案就在最初,你想想,玉帝只是让如来造个工具猴,如来为什么偏巧选择把猴子的卵放在废弃的八卦炉里孕育,让它诞生?

如来想要造一个工具猴,有很多办法,他拿几个莲藕就能造哪吒,可偏偏要用老君留下的废弃八卦炉,说明很早之前,如来就预谋到了今天。

这是一个专门为老君设计的套。

如来在借为玉帝做事的过程中,为自己的上位埋下了伏笔。

同样,后来的菩萨为什么那么积极于取经项目?因为只有打着为如来做事的幌子,才能为自己扩充势力埋下伏笔。

人精,果然都是一样的。猴子是废弃八卦炉里孕育的,放回八卦炉,当然化不了,老君惊愕之下,被猴子跑了,自己颜面扫地。

这时候,玉帝凑趣的请如来,如来登场作秀。

他和悟空打赌,赌他飞不出自己手掌心,果真如此。

为什么?

因为他就是须菩提,因为筋斗云就是他教的,因为筋斗云有暗码,筋斗云就是扫地机器人,如来的手掌就是机站,无论悟空飞多远,最后都会绕回机站。

就这么个小把戏,问题是,在当时神仙们知道么?不知道。

于是神仙们就会传,捣毁老君丹炉的悟空,居然都飞不出如来的手掌心。

踩一个,捧一个,一战成名,如来从五方五老之一,升级了,以前叫佛老,现在叫佛祖,与道祖太上老君平起平坐了。

你现在回忆下之前想要用玉净瓶砸悟空的菩萨,有没有细思极恐?

很明显,菩萨已经探知了整个计划,她想不动声色的假借玉帝的命令除去悟空,阻止后来如来要上演的大戏。

毕竟在整件事之前,菩萨也是五方五老之一,和如来平起平坐,这件事之后,昔日的同事变上级,心里啥滋味?

人心啊,人心。

这一切,悟空在五行山下压了五百年,他早已想明白了。

所以他说,被玉帝骗了,被如来骗了,因为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局。

玉帝让如来制造他,是要他做工具猴,收拢蟠桃。

如来教他,也是要他做工具猴,背刺老君,踩着这个徒弟上位,从佛老升级佛祖。

观音在开始的时候,试图不动声色的除掉猴子,一方面配合玉帝灭口,另一方面也是阻止剧情进一步上演,阻止佛老变成佛祖,成为自己上级。

但是500年后,一旦佛祖收编了灵山坐稳了佛祖的位置,观音就180度大转变,开始积极靠拢,要求进步,并且主动承担取经项目组总负责的位置了。

这就叫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这就是猴子的人生第一课,可以说,猴子的人生,是从压在五行山下,才刚刚开始的。他终于明白,生自己的人,教自己的人,都不过是拿自己当枚棋子。

这就是猴子遇到的亲情,这就是猴子遇到的师恩。

叶问这个富二代在电影里有句台词,自己人生前面四十年,都是春天。

同样,猴子的前面几百年,逍遥自在,基于他的懵懂无知。

接下来,他会慢慢看透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整整五百年,饿了吃铁丸子,渴了喝铜汁,一个朋友都没来看过他。

不要说昔日在天上呼朋唤友宾客盈门的神仙们,即便是和他结拜的七兄弟,平天大圣牛魔王,覆海大圣蛟魔王,妖精们,也没有一个来看他的。

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些人和花果山的老猿猴们是一样的,同样是背负着使命来撺掇他的。

人家完成了任务,就各奔东西了,没有人,真的拿这个工具猴,当朋友。

而这个执行任务的带头大哥,就是牛魔王。

牛魔王大概率是收到了如来的指令,去找了五个兄弟,佯装和孙悟空结拜,引导他。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是利益分配还是灭口危机,总之,老牛背叛了如来,投靠了老君。

投靠的方式是交出投名状,他在七绝山设下机关杀了另外五个兄弟,只有一个人逃出,就是老二覆海大圣蛟魔王。

这里埋个伏笔,这个像叶二娘一样的老二,后面还会出现,她和八戒,还有一段渊源。

牛魔王灭口兄弟之后,得到了老君的信任,老君让老牛做了接盘侠,娶了铁扇公主。

铁扇公主是女儿国的某一任国王的女儿,女儿国实际上就是一个神仙世界设定的夜总会。

懂得都懂。

那她拿着老君炼制的芭蕉扇,她儿子一出生就会老君标配的三昧真火,你觉得她和老君什么关系?

老牛,正是因为做了接盘侠,正是因为向老君全盘透露了如来的整个计划,才得以找到靠山。从此,老君就成了他的靠山。

牛氏集团董事长牛魔王,为了方便老君,于是自己不住在家里,入赘玉面狐狸精的摩云洞。

很明显,在未来的取经项目活动中,牛魔王这样的叛徒必然是要被重点端掉的。

而执行者,就是他昔日的结拜兄弟,孙悟空。

你现在想想看就知道孙悟空对他有多恨。

什么结拜兄弟,这就是兄弟情?你就这么忽悠兄弟的?

兄弟在五行山下吃铁丸喝铜汁,你一次都不来看,还打杀了其他几个结拜者。

所以你不要怪孙悟空下手无情,那是他看透了。

猴子的一生很可怜,亲情,师门,兄弟,全是套路。

所有人都拿他当工具,那么他自己为什么不能拿自己当一回工具?

于是猴子帮助菩萨收编了红孩儿,这等于拿住了老君的人质,从此老君,就不敢插手牛魔王夫妻的事儿了。

接下来,原著中写的很清楚,孙猴子变化成牛魔王,和嫂子铁扇公主颠鸾倒凤,他冲谁去的?

就是冲牛魔王去的。

那我们继续,前面埋了一个伏笔,和孙猴子结拜的六兄弟里面,除了牛魔王,还活了一个覆海大圣蛟魔王。

蛟魔王何许人?

她在西游记里面又出现了两次,一次是作为猪八戒的原配卵二姐,另一次是作为七绝山的蟒蛇精。

猪八戒,并不是投胎变的猪妖,他原本就是猪妖,是三清的人,不知道是元始还是老君,总之肯定是三清带他上天,安插在玉帝身边的。

玉帝知道这一点,找了个调戏嫦娥的由头,就把他亲手打了两千锤,贬下界。

如来不清楚整件事背后有没有伏笔,于是安排蛟魔王化名卵二姐,招赘了八戒。

前面说过,和悟空结拜的七兄弟都是如来安排的,老二蛟魔王躲过牛魔王的追杀后,很显然又回到了如来身边。如来这次给了她新任务,让她去探听猪八戒怎么个情况。

没成想,入赘仅一年,猪八戒就把卵二姐给杀了,霸占了她的老巢。

这大概率是三清指使的,老猪为了自证清白,和如来划清界限,只能杀妻。

只是这个卵二姐运气很好,没有死在牛魔王手里,也没有死在猪八戒手里,她只是被猪八戒的钉耙打坏了脑袋,失去了语言功能。

然后一路逃,逃到了七绝山,就是其他兄弟们葬身之处。

后来取经的路上,猪八戒认出了卵二姐,告诉师兄,千万为自己保密。

因为此时此刻八戒已经投靠了如来,参与了取经,他只想在猴哥的配合下,偷偷把原配杀了,不要让此事传到如来耳中。

否则如来就知道了八戒曾经为了讨好三清,杀掉自己派来密探的事情。

悟空此时也没有认出受伤并失去语言功能的蟒蛇精就是昔日的结拜二哥蛟魔王。

蛟魔王对悟空手下留情,悟空对她可是处处下死手,最后被悟空打死,然后被八戒捣烂,毁尸灭迹。

悟空不知道自己杀了昔日的结拜兄弟,但是悟空至少看透了八戒。

他看透的不只有八戒的秘密,还有八戒像吴起一样杀妻求将的抉择。

这就是同事情。

下令生悟空的,是要弄死他的玉帝,所谓真心教悟空的,是踩着他上位,压了他五百年的如来。

对悟空来说,这就是他的父母,这就是他的师父。

悟空的兄弟都是牛魔王这样翻脸无情的小人,悟空的同事都是八戒这样杀妻求将的贱人。

到这里,悟空还没有成长,他只是灰心,越来越灰心。

真正帮助悟空去除猴性,成长为人的,是谁?

就是那个原著中特别虚伪的上司,唐僧。

唐僧这个人,实际上是职场老油条。一方面他知道必须有人去做恶,否则无法完成取经项目计划,于是默许孙悟空这个手套去行动;

另一方面他需要向如来表忠心,证明自己无脑相信佛教的戒律,于是就要念紧箍咒证明这一切是悟空擅自做主与自己无关。

说白了,原著里的唐僧是个非常现实且功利的人。

用大话西游里的台词,所谓背黑锅你来,送死你去,有事情让工具猴干,自己只要对着如来表忠心。

唐僧是个非常优秀的高管,他眼里没有是非,只有领导的要求。

谁让他去取经的?

李世民。

李世民究竟为什么让唐僧取经?

小说里说的很清楚,因为菩萨吓唬他。

菩萨带李世民地府一日游,让李世民看到被自己杀害的哥哥,弟弟要找他报仇。

被吓傻了的李世民,还阳后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派唐僧去西天上供。

取经,只是个由头。

如来睁着眼睛说瞎话,非要说妖魔遍地走的西方灵山是极乐世界,说大唐贪淫乐祸,多杀多争,因此要传经拯救他们。

事实上,纵观全文西游记,大唐境内几乎没有妖精,越往西天妖精越变态。

连西天的和尚都诧异。西天寺院里的和尚都跟唐僧说,我苦苦修行,就是为了转世投胎你们大唐,好托生做个上国人,你怎么跑我们这儿来了?

唐僧尬笑两句,赶紧岔开,充分体现了他的情商。

唐僧很清楚自己的工作目标,KPI就两条。

一条是取经路上打杀老君势力的妖精,帮助佛教抢道教的地盘;另一个是赶紧把经书送去大唐,忽悠大唐的信众给佛教上供。

至于那个经文是什么,有没有用,根本不重要。

菩萨当着李世民的面说你们东土奉行的是小乘佛法,没法超度亡灵,所以你必须来我西天学大乘佛法。事实上唐僧还没有出大唐的地界,在还没有抵达两界山遇到悟空之前,他就给猎户的父亲用小乘佛法做了一场法事,成功的超度了亡灵。

啪啪啪打脸。

而原著中唐僧在取得真经后,自己都没看,就被西天叫回灵山赴职去了。

还不明白么?

这一点,作为猴子的悟空,还需要修炼。

怎么修炼?

就在这14年当中,和唐僧这样虚伪的上司相处的过程中,修炼。

悟空在山下压了500年,最初只是想明白了整个局,他服气了,表示从此愿意做一只工具猴,配合取经项目。

但本质上,他是看不起唐僧这种领导的,觉得他不过是个伪君子。

但是后来,在十四年取经的朝夕相处中,他悟了,悟空终于悟了。

他明白虚伪才是本真。

他终于明白唐僧才是他师父,唐僧言传身教的这些虚伪,这些利用别人,这些分清楚什么是手段,什么是目的,才是立身之本。

唐僧分不清好坏么?

分得清,但是他不想分清。

所以猴子跟着唐僧,就只能装作分不清。

灵吉菩萨本来是看押黄风怪的,但他是怎么看押的呢?

他纵容黄风怪利用神风盗窃,用黄风怪上供的钱财修建豪华道场,所以悟空一动手,他就赶着来说清,赶紧把自己的手套带走。

黄狮精是西游记里面底色最干净的妖精,他竟然连买东西都要付钱,人家赶着猪羊去妖怪洞府里问他讨欠的钱,送上门来的人,他都不杀,居然老老实实还钱。

这日子过得个穷酸。

这样的妖精,居然被钓鱼执法,被人家化作美女勾引他,引诱他去偷孙悟空的兵器。他为了博美人一笑去偷悟空的兵器,又为了给美人报仇去找悟空PK,却不知道自己干的一切,都只是为了间谍。

最后被孙悟空剥皮煮了吃,这么多针对他的卑鄙手段是为了什么呢?

就为了引诱他的爷爷九灵元圣出来报仇。

所以九灵元圣再怎么低调再怎么避让也没有用,躲不过终究躲不过。取经团队会不停的逼你,逼到你无路可走。

你像大鹏金翅鸟,吃了一国的人,最后被如来收服,依然叫嚷,自己要吃人,否则就不肯归顺。

如来怎么回答?

我管十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

你注意,凡做好事,先祭汝口。

呵呵。

这个标准,做好事的,要是有机会听到,一定晕倒。

可是孙悟空,是这一切的亲历者,甚至可以说,是第一线的执行者。

他一路上什么都看在眼里,他算是什么都看明白了。

所以猴子才会在取经项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分身化作六耳猕猴,假装要打死师父,闹到西天如来处,说穿了就是要股权去了。

这一刻,猴子才真的长大了,才真的上路了。

说到底,玉帝派如来制造他,只是为了自己的目的。

如来偷偷埋了两个伏笔,一个废弃八卦炉,一个筋斗云,也是为了自己的目的。

观音从最初的破坏如来从佛老升级佛祖,到后来的主动揽下取经计划,并且利用项目为理由大肆扩编自己的势力,收黑熊精,收红孩儿,也是为了自己的目的。

八戒,杀妻求将,这么要进步,还是为了自己的目的。

唐僧,看着唯唯诺诺,昏聩且虚伪的一个人,实际上自始至终目的很明确,就是讨好如来,要求进步。

唐僧眼里没有师徒情,没有同事情,他用得着你了就叫大圣,用不着你了就念紧箍咒。事实上他对经文到底有没有用,心里门清,但是他始终谨记李世民要干啥,如来要干啥。

这种人,最容易升高管。

言教不如身教,你教他念再多经,猴子也不信。但是你一遍遍做给他看,他看你怎么做人,他就有样学样。

你看那峨眉山的猴子,都是跟人学的。

所以经过这么多年,悟空终于悟了,悟出了什么?

三个字:要进步。

悟空要进步了。

怎么进步?

把握时机。

取经项目进行到中途,没了唐僧进行不下去,没了悟空同样进行不下去。

悟空敏锐的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要求重新谈待遇了。

这就是我以前告诉过读者的那句话,你做过什么不重要,你还能做什么,很重要。

悟空前面有过什么功劳不重要,没人会记得,一旦把经取完,猴子又会像昔日被压五行山之前那样,成为废弃的棋子。

但是,取经的半途,他就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

于是他变出了一个假悟空,闹了一幕所谓的真假美猴王。

真假悟空为什么要找到谛听?

因为它是整个西游世界里的大数据掌管者,它是技术人员,它是数据库。

俗称专业问题,要专业人士来回答。这就是你的信用背书。关键时刻,真的假的,得让有资质的技术专家来说。

谛听不说破真假悟空,不是做不到,而是不能做。

又回到了那句话,知道怎么做不重要,知道做什么才重要。

就跟前文的李天王一样,我们接到一项任务,首先不是思考怎么做,而是要设身处地的思考派任务给自己的领导,到底想要什么。直接上司的利益一定是大于老板的利益,老板的利益一定是大于公司的利益的。

尊重人性,尊重利益。

因为真正直接影响你的顺序,就是这样,直接上司是最能影响你的,县官不如现管,人家就管着你。

而老板是个具体的人,公司听起来是个名词,到了关键时候,公司怎么出来保你?公司里面谁出来保你呢?

是不是总得有个具体的人?

所以谛听想的很清楚,如果这会儿拆穿了大圣,大圣恼怒起来,打杀了自己,不过分分钟的事情。

即便大圣没有打杀自己,自己说出来,取经项目还能进行下去么?以后大圣和唐僧还能像没事儿人一样重归于好么?

满天神佛还能装作没看见么?

换句话说,此时此刻揭露假悟空是真悟空变的,只会让如来的整个取经计划变成彻头彻尾的笑话。

从此,所有人都会说如来就是为了抢老君的地盘,抢信众人口。

作为地藏王菩萨的小弟,谛听知道,毁了如来的行动,如来饶不了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饶不了自己。

谛听很清楚,天底下有问题的事情多了去,关键在于,轮不轮得到自己来讲?轮不轮得到自己这次讲?

就像李天王在抓悟空之前,他也明白,天底下能做到事情多了,关键在于,要不要这次做。

它想通了,接下来怎么说呢?

闭口不言么?还是像李天王那样把球踢回去,请示地藏王菩萨自己该怎么说?

答案是都不行。

闭口不言怎么让上司们看到自己会来事儿?怎么卖一个懂事,顾全大局的人情?

所以它要说,不仅要说,还得把话说圆了。

谛听说,此事我知道,但是不能说,理由是怕假悟空闹将起来,毁了阎罗殿。于是建议两位去找佛祖。这个建议就很好,它很清楚这件事最后只能谁来处理,于是给出建议。

理由居然还是要保护自己工作的场所,我想,它说话前,上司地藏王菩萨捏了一把冷汗,没想到自己的下属这么会来事儿。

大喜。

这就是做技术做明白了。

谛听是一个技术人员,是天上地下的数据库,可是技术人员不能只懂技术。

它必须意识到,地藏王菩萨并不是在向自己发问,人家只是需要自己技术人员的这个身份,这个背书,去配合一下。

配合演个戏。

锣鼓听声,听话听音,它必须明白地藏王菩萨的意思,它才能做谛听,它才能是技术负责人,是架构师。

否则,它就只能是个小码农,一辈子提不上去。

技术,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技术,一定是为项目服务的。

如果没有谛听这样走一步看三步的本事,那他也混不到地府首席架构师的位置。

在谛听的配合下,悟空把戏演到了如来的面前。

猴子的潜台词实际上是要挟如来,唐僧是内定的佛,我也要成佛,否则西天项目进行到中途一拍两散,即便你如来打死我,你的计划也会落空。

如来,也就是须菩提,作为悟空的第一任师父,欣慰地笑了:孩子,你终于长大了,终于懂得追求进步了。

于是配合猴子演戏,许猴子项目结束后也成佛。

如来是希望猴子成佛的,因为这就是他自己教出来的亲信,他也想用更多亲信,这有助于自己坐稳位置。

只不过此前数百年, 猴子too young, too simple。不堪大用, 只能利用。

猴子如果一出生,在花果山阶段就能学到这些,那他就是韦小宝了,就是鹿鼎公,就不只是斗战胜佛了。

当然,那也不可能,因为最开始,玉帝,如来就是要保持他的野性,让它真闹,做戏做全套,他们才能各取所需。说到底,真正把猴子点化成人的,是唐僧。

用刘慈欣的话说,人类最大的特长就是撒谎,这不是讽刺,这是发自内心的赞美。

正是唐僧用自己人类的虚伪,催化了猴子的成熟。

所以猴子的好师父就是唐僧,他真的有在教你,教你如何做人。

至此,猴子开始走上正途,整本西游记,就是一部猴子的杜拉拉升职记。

当然,不止于此,如果仅仅描述猴子的成长,这就谈不上是伟大作品了。

西游记里面描述过太多像猴子一样的人物,你比如奎木狼,就是28星宿之一,下届为妖的那位。

其实奎木狼很多年前就是另一个版本的孙悟空,他也一样是从妖王到工具狼,最后到28星宿之一。

他在下界为妖的过程里,实际上就在默默观察一只猴子,重复自己的路。

所以我开头就说,这本书的作者,西游记的真实初稿作者,很可能大有来头。

他至少也是个像奎木狼一样有故事的人。

西游记里的奎木狼就很善于写故事,他在宝象国假装公主驸马的那一集,张口就是编故事,编一个唐僧是虎精的故事。

所以我说西游记的作者不太可能是什么江湖中人,落魄书生,他很可能就是个大佬,至少也是奎木狼这个level的大佬,而且私下里很喜欢写作。

所以他才能写出一整个生态。

我们看到的是猴子的成长史,实际上未来的猴子,曾经的猴子,成功的猴子,失败的猴子,在书中比比皆是。

你能看到无数个猴子。

这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不是一个人的荣辱起伏。

我们再回头想想西游记设定的时间。

一会是10800年,一元是十二会。

就像朝代,东汉十二帝,西汉十二帝,到了时间重启,朝代到了大重启。

甚至更大的时空,宇宙,一样会重启。一切都清零,重新来过,就像一部电影,在循环播放。

这个电影的长度就是一元,电影开始,鸿蒙开天地,万物诞生,人开始分层,产生了仙佛,仙佛争先恐后渴望长生,人间万物进入轮回,一幕幕喜怒哀乐,生老病死。

一元的时间结束,卡,电影结束,大幕降下。

重启。

下一回继续播放电影。

这就是西游记的作者给你描述的宇宙。就像一部循环播放的电影。

书中设定的129600年,就是一个概述,古人对大时空的想象。

你把它对应过来,今天的宇宙,无论是一万亿年还是两万亿年,终究有结束的那一天。

咱们所处的这个宇宙从诞生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如果我们把它看作一元,那么实际上就是西游记。

从这个角度看,西游记世界里所谓的追求长生不老,都是假的。

因为西游宇宙本身会重启,到了重启,一切都结束。

当然,可能有个别神仙能够穿越这一纪元,或者说这一劫,比如老君,比如玉帝,比如王母。

但是绝大多数神仙,都是过眼烟云。

像孙悟空唐僧这种,他们只是在这一个纪元里随机诞生,相遇,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化为乌有。

一切都不会被记得。

因为电影又会重新播放了。

那么李世民呀,女儿国呀,存在的时间就更短了。

如来收复猴子前,曾经说过,玉帝经历了一千七百五十劫,也就是他熬过了一千七百五十次电影重启,依然还在,所以方坐得此位。

我们无法想象,一千七百五十个纪元是一种什么感受。

不过有件事你可以体会。

你可以看一千七百五十本电影,题材都类似于孙猴子的一生。当然,同一个人你看不下去,你可以换人看,换不同的人。

随便,你可以随便选,任意选,去看1750个人的生平。

看完你来告诉我什么感觉。

我相信你对人生的感觉已经不同了,这仅仅是1750部电影,1750个人物生平纪录片对你产生的影响。

因为你就好像快速的活过了1750遍,体验了1750个不同人的一生,体验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盛衰荣辱,他们的悲欢离合。

我问你,1750遍活下来,你还那么执着么?

你已经分不清了,分不清现实与电影,你会觉得自己这一世,大概就是1750分之一。

也许上一世你就是孙猴子,也许上一世你就是唐僧,是八戒,是卵二娘,是白骨精,是什么。

更大的可能你就是个寻常人。

就是西游记里面最初猴子踏上陆地,混迹于人群中见到的那些最普通的寻常人。

轮回了1750次,依然连个白骨精也没混上。

这就是西游世界展现给你看的整幅生态画卷。

会元是西游世界里的纪元,这个游戏是不断重启的,无论来多少次,都是这样。

人里面一定会诞生神,神一定会找几个妖做手套。

你重启多少次,都是这样的。

造化就是因果,佛教讲因果关系。

你怎么样才能释厄呢?你要弄清楚这里面的因果。

你怎么样才能弄清楚这里面的因果呢?你要看西游记,你要看懂猴子是怎么释厄的。

猴子就是通过从被利用,到利用别人,从被做局,到学会做局,一步步从人,到妖,再到神佛。

你想想看,他当年扎个竹筏子,飘洋过海,混迹人群,被人家当猴耍,在街头卖艺,拣剩饭吃。

到最后摆脱手套的身份,修成正果,跻身灵山高层。

这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就是一部明朝的杜拉拉升职记,这就是甄嬛传。

嬛嬛终究要长大的,猴子终究是要成人的。

也许有一天,猴子年华老去,会像奎木狼一样看着下一只猴子踏上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发现一切都如同南柯一梦。

发现所有人都如同南柯一梦,于是莞尔一笑,下笔写下一部小说。

它就叫: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