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26你看完之后绝对会骂我,但这就是真管用的办法
时间:23-4-26
作者:西风
你看完之后绝对会骂我,但这就是真管用的办法。我讲了一期虫子和鸟,又讲了一期阿Q。
我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放下,洗洗睡吧,上班和上进之间,不妨选择上香。
这两天后台炸了,一群人围着问,我就不要做虫子,我就不要做,我要做鸟,你说,到底怎么做。
我知道怎么做,你也知道我知道,所以你非要让我说,但是我真心不想说。我不想说的原因很简单,上午已经有读者在问候我是人还是妖了。
只怕看完这篇,你要问候我是人妖,甚至要问候我的祖宗了.....这是一个纯粹找骂的活儿。
自古教人好,不一定会被表扬,但是教人如何作妖,一定会留下骂名。
那些学成了的,改变了自己命运的,将来一个都不会感激我,与之相反,还会极力撇清与我的关系。
他们只会把自己包装得很高大上,说从来都没有看过我这篇文章。就像每个从良的风尘,见到昔日收养她的妈妈,都会装作不认识。
非要我写这种东西,就等于非要我当一回老鸨。
所以,话,我可以放在那里,但是你不能点进去看。
你要是点进去看,跟我没关系,不是我毁了你的三观,是你自己非要毁的,别来找我茬。
《辟邪剑谱》我可以留下,文很长,有点耐心,货很干,做好准备,不听劝告非要看的,先截图,别看一半没了,怪我头上。
这个话题,从哪里开始呢?从你们熟悉的一个概念开始。我昨天把理解力分了四个等级,后来又说,还有第五个。晚些时候,我还提到了记忆力,拿这个打了个比方。
当天就有读者问我,这是不是培养或者训练孩子的重点?
我认为这两种能力有一定用处,但并不是重点,我小时候已经算不上重点了,更何况今天,以及未来。
我说不是重点,只是我觉得,但实际上,记忆力,理解力始终都被当作最主要的教学任务。
你回顾一下,不要说几十年前,哪怕是现在,当下,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三的12年里面,绝大部分时间也是拿来训练记忆力和理解力的。
记忆力的训练方式就是重复,你不停地背。我那天说过,人和人真的很不公平,人与人之间的记忆速度可以相差百倍以上。
你背一篇文章的时间,最高的人能背一百篇。你平日里见到身边的记忆力最好的人也能背三十篇。
所以你用这个来选拔人才,有些孩子注定要被分流。
另一种是理解力,实际上相当于我那天分级里面的理解力二级。
你整个考试生涯接触的都是理解力二级,就是别人事先给你说过,而且解释了,而且解释得很清楚。考你是否能听懂。
这个就叫作理解力二级。
有些学霸走上社会之后发现自己挺呆的,并没有智力优势,那是因为社会上理解力还有三级,四级,五级。
但是从前不考。
所以在考试阶段,你发现自己的理解力爆棚,那是因为只考二级,你不是理解力爆棚,你只是二级爆棚。
别的人也许理解力五级,没用,超纲了,无法得分。
就像武状元苏乞儿,星爷一箭把靶心射穿了,对不起,零分,因为考试标准是在靶上找箭,找不到他的箭头,答题无效。
实战的时候呢?实战又不是武状元考试,星爷一箭就把你射穿了,即便你得分比他高。
所以理解力五级,走上社会之后才有表现机会。
比如你做了十年,还是基层码农,他已经坐进董事会了。
你需要设计文档,需要代码注释才能展开工作,而他的日常工作很可能就是两个人互相丢一个眼神,就能够传递几个G的信息。
所以我说理解力四级的人,是听得懂对方说了什么,还能听得懂对方没说什么。而理解力五级的,不需要对方说话,他就能够根据环境给出的一切提示知道对方能说什么,以及不能说什么。
再往上还有的,还有理解力六级。
你以为这俩董事互相递眼神,董事长不清楚?董事长清楚,他只是装作没看见。理解力六级是不仅知道你知道什么,还知道你不知道什么。
但上述这些,不会教,也不会考。
考试就是记忆力外加理解力二级。所以叫作普鲁士教育,因为达到这个标准,就是优秀的工人,可以上生产线了。
再牛就没必要了,再牛,你对生产线来说,未必是个正数了。明白这意思吧?教育你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你刚刚好做生产线的螺丝,不是为了让你做个BUG。这两种能力,在生产线离不开人的情况下,是比较重要的。
我们过去有句话讲,老板眼里的不可能三角形。能力强,忠诚,要价低。
这三点是不可能同时具备的。
一个员工能力强,要价低,多半是对手派来的商业间谍,他领两份薪的。或者就是没几天要跳了。
一个员工忠诚,要价低,那能力一定惨不忍睹。
一个员工能力强,还忠诚,价格就很贵,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不可能三者同时具备的,直到AI技术出现重大突破。
未来AI就是同时满足这三点,能力强,忠诚,要价低。
包月10块钱,在记忆力和理解力二级的范畴内,它是无敌的,而且每周7天,每天24小时,永远在工作。
你把自己练成欧阳锋,你也不可能在记忆力和理解力二级这么低的范畴内,打败Al.
所以我回答读者说,这两种能力不是未来的重点,那什么是呢?讲故事的能力。
理解力三级以下全都是听故事的能力,理解力三级是听众里的学霸,理解力二级是听懂故事的门槛,理解力一级是来打酱油的。
从理解力四级开始,这人有可能讲故事了。
咱们之前重读阿Q,老师讲的是1,老师心里想但是不方便讲的是2。老师自己也想不通的是3。
我一股脑给你讲了123,说明我小时候听课不认真,跑神?不,说明我小时候学有余力。
你讲的我知道,你不便讲的我也知道,你自己都不知道的,我还知道。这就叫理解力六级。
一堂课对我而言,45分钟太漫长,5分钟就够了,但是剩下那么多时间又不让我出去玩,我只能枯燥地坐在那里,开始琢磨字里字外一切种种人心人性。
虽然同样是坐在下面的初中生,大家理解力是不同的。
那么理解力上去了之后,我是指至少达到四级以后,你会开启一个天赋,这个天赋就叫做讲故事的能力。
有人会说,讲故事很简单嘛,你给我一个故事,我照着念。那个不叫讲故事,那个叫鹦鹉学舌。
我小学的时候,放学回家,一路走一路给大家讲,我理解中的圣斗士的故事,讲一路,他们跟一路,很多比我高年级的孩子尾随。
已经过了他们家了,他们还是跟着听,直到我到家,他们才回味无穷地从我们家出发,又折返往自己家走。
圣斗士,是电视台播的,大家一起看,我不可能提前比他们多看两集。他们宁愿错过原版的播放时间,都要听我讲我的改编版。
为什么?难道我是圣斗士原著作者?我比别人懂圣斗士?不,我不比他们懂圣斗士,我只是比他们还要懂他们。我懂人。
这个能力叫讲故事,抓住故事不叫讲故事,抓住别人的心才叫讲故事。所以我说至少要理解力四级起步,最好五级,六级。
你只有像别人肚子里的蛔虫一样,他才会觉得你懂他,他才会愿意听你说的一切。是不是圣斗士不重要,你哪怕讲太平要术,他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其实没啥神奇的,就是理解力五六级遇到了理解力三级以内的,形成的碾压效应。讲故事的能力很有用,它不是一种制造资源的能力,你像富士康的工人是一种制造资源的能力。
讲故事的能力是一种整合资源的能力,调动资源的能力。
融资的过程就是给资方讲故事,销售的过程就是给客户讲故事,带队伍的过程就是给下属讲故事。
这种能力没啥神奇的,就是理解力突破四级之后产生的天赋。
人的理解力达到四级,俗称能听懂别人说了什么,还能听懂别人没说什么,这就是金牌销售的特质。
你看那种年薪百万的房产中介,他念书不咋地,这事儿整明白了。
但是突破五级,你就开始能够讲故事了。因为你对人性的掌握达到了一个高度。
那么达到六级,你讲故事的这种能力还会如虎添翼,上面又会加一层光圈。本来已经可以混充耶稣了,这下好了,耶稣加光圈。
他究竟是神仙的化身还是地狱的使者这种能力叫作引导力。
你读过新旧约全书,会发现一个词儿,先知。
翻译过来就叫作知过去未来。知过去,是一种记忆力,这东西前途渺茫,因为AI实在太强。
但是知未来,在未来仍然是一种很有竞争力的能力。
这里有人会理解偏,把知未来理解成预测。如果拼预测,你赛道又走偏了。预测是一种大数据分析能力,你仍然拼不过AI。
引导力不是预测,引导力是一种使大家相信未来的能力。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说话,大家就是愿意相信,有些人做的东西,大家就是喜欢。
为什么?
为什么张三在飞机上随手写了篇PPT,领导看了爱不释手,李四耗尽三个月,呕心沥血写的PPT被领导一眼就打回去?
为什么张三设计的作品就这么具备美感,就有那么多客户为之欢呼?
为什么她站在舞台上,披了个麻袋,这就是所谓的设计,然后真的有人花几十万去买这件其实就是麻袋做的衣服?
为什么人家是LV的创始人,而你,则需要掏空数年的积蓄,只为了买一件产品?为什么你会买?为什么人家不来买你的设计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这就叫引导力。
他的引导力使得你天然就很容易相信他,于是你看见了。
他让很多人相信,他就更容易把他引导的变成现实,这就叫牛皮先吹出去,再实现,于是事后你甚至误以为他有预测能力。
其实他没有,他只是利用了他的引导力,把他对大众的引导变成了现实。
所以如果你只是在理解力二级的范畴内打转,你转悠很多个圈,都是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努力。
这个赛道里,你始终是在对标AI,你比不过的。
你要上一个维度去努力,去进入理解力三四五,往上走,开启你的讲故事的能力,甚至开启你的引导力。
讲故事不是吹牛,我对比过阿Q和高启强。
我告诉你,吹牛,拉大旗扯虎皮,假装自己有后台,一只羊假扮成狼,是弱者的自我保护机制。这一点俩人是一样的。
阿Q只是不想被欺负,高启强也是。
但后来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就因为双方的理解力等级不一样。阿Q是看不懂别人的,自顾自地吹牛,所以活成了一个笑话。
高启强的理解力六级,他看得懂唐家兄弟,唐家兄弟看不懂他,所以才能收编后者。
他才能借势,才能整合资源,才能和那么多大佬扳手腕。
他的失败源自他是反派,所谓反派一定输,别问我为什么,编剧说的。但是你为什么要做反派呢?想想看?
你做个正派不就可以赢了吗?
就像祁同伟是吃软饭的,侯亮平也是吃软饭的呀,侯亮平不是赢了么?
说明这事儿和吃不吃软饭没关系。上午我刚刚讲过,方鸿渐没有吃软饭,一样输了嘛。
只是开个玩笑,男同胞不要介意,我也是男的,我从不排斥吃软饭。
不是生活所迫,不是想吃软饭没得吃,谁愿意像你风叔这样练的一身本领?那不是本领,那都是泪。
拉回正题。
我本人不认同所有人都努力,因为早起的虫子被鸟吃。但如果你非要努力,那就先要把自己从虫子变成鸟。
虫子怎么变成鸟?我解读过八个字: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阿Q是为学日益,他会用尽一切力量证明自己是对的,拼命试图稳固自己的三观。很多人都是这样学习的,俗称用尽自己的认知范畴来理解世界,其实是瞎子看世界。
高启强并不是这样做的,他是按照我那天说的为道日损的过程。
就是试图拆掉自己卖鱼时形成的固有三观,拆迁,丢光,然后招标,开发CBD。
他是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彻底否定自己之后,价值浮现了。因为那片棚户区毫无价值,那是城市伤疤,有价值的是下面隐藏的土地。
你只有把棚户区拆光,丢光,土地价值才能浮现,他的理解力开始三四五六往上走,天赋也会开启。
等他站在更高维度,自然会重新认识世界。
因为维度上去之后的世界和之前是不同的,之前的世界里,唐家兄弟是欺负他的,之后的世界里,唐家兄弟在他看来如同小孩子一样,玩弄于股掌之上。
因为他知道了嘛,唐家兄弟想什么,没想什么,想明白什么,想不明白什么,他全知道。
他理解力六级呀,这不就是先知嘛。
先知不是知道未来,没人知道宇宙的走向,你能知道的就是人。
因为世界是人的世界,江湖是人构成的,人活在地球上是这个游戏,人活在火星上还是这个游戏,华山派在华山是那帮人,跑到牛背山,还是那帮人。
所以,你知道了人,就是先知。到这里,我已经把你以前深信不疑的所有东西都给你解构掉了。你引以为傲的记忆力,你引以为傲的理解力二级,没啥卵用。
你是学霸也好,你是学渣也罢,你自以为是只鸟也好,是只虫子也罢,在记忆力和理解力二级这个赛道里,都是和AI在比拼。
结局是注定的。
我现在教你的是另一个赛道。
我讲的上面这些话都是在告诉你,你必须换个努力方式,所谓跳出理解力二级的平面式努力,你要习惯于升维努力。
跳到三四五级里面去学会掌握人性,因为这是人的游戏,哪怕飞到火星上,还是这群人,火星无非牛背山,没有人能退出江湖,马斯克也不能。
怎么认识人性?怎么跳出人性?怎么利用人性?理论我讲完了,下面我来讲一个教育案例。
当年发明抗蛔虫糖丸的人,他是先给自己儿子吃的。
我也一样,我今天讲的方法,都是我第一个用,我用完了我儿子用。然后,才分享给你们。
我上午聊阿Q,为了给咱Q哥洗白,不惜委屈了《围城》里的方鸿渐,甚至还搭上了《蜗居》里海萍的老公。
怎么说呢,真是对不起二位。
他们大约从来也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给Q哥作陪衬。有读者对海萍骂老公那段戏深有感触。
忘了的我可以给你复制出来,再刺激下诸位,既然你们反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你们非要面对血淋淋的现实。
《蜗居》里面海萍指着老公的鼻子骂,老娘跟了你真是瞎了眼,来上海这么多年都买不起房子,你看妹妹海藻,随随便便就可以认识宋思明这样的有钱人,随随便便就可以借
到6万块钱。连你的首付,都是老娘的妹妹帮你凑来的,你还配叫男人!我猜,被这段话
深深刺激到的,想必是男读者。
对于女性的这个喜欢比较的习惯,怎么看呢?我个人的看法是很正常,这大约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惯性。
比较,尤其是拿亲密的人去比较,可能是女性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本能。只有这么做,才更有可能繁衍下去,反过来,是不利于自身基因延续的。所以我不建议男同胞去批评,批评没有意义。
因为这很可能是基因的选择。
多年前,我孩子还小的时候,我去少年宫接他,回家路上。他在车上哭诉了一路,哭诉他的妈妈。
其实这样的哭诉有过很多次,就我记忆中,不下三五十次。我只是为你们截取了其中一个片段。
他说,他的妈妈总是喜欢拿他和别人对比,而且是不切实际的对比。
你比如他的数学考了第二,张三是第一,他的语文考了第二,李四是第一,他的外语考了第二,王麻子是第一。
那么他的妈妈就会说,你看那谁谁谁,数学第一,你看那谁谁谁,语文第一,你看那谁谁谁,外语第一。
孩子很急,也很气,也很伤心,他觉得他的妈妈从来不懂他,总是伤害他,贬低他。
孩子是妈妈生的,有一种脐带相连的感觉,他天生渴望得到母亲的认可。
如果你总是这样刺激他,他就会觉得缺乏爱或者被认同,或者觉得努力了是没有回报的。
又或者,他会觉得你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他所有科目都第一,你才会爱他。那么换句话说,你爱的不是他,你爱的是优秀,谁优秀了,你才爱谁。
后面这些话,孩子说不出来,当年他还小,小学生。他只是很急,很气,很委屈,又很无奈。
我一边开车,一边开导他。我告诉他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其实问题很简单,这是一个错误的比较模型。
张三的语文和外语都不如他;李四的数学和外语都不如他:王麻子的语文数学都不如他。
如果你比三门课的总分,他比张三,李四,王麻子都强。但是你非要从一群人里面挑出每个人的强项,硬攒出来一个不存在的人,那他当然永远也赢不了。
他一想,对呀,就是这样,妈妈就是这样套路了他。然后我又接着跟他讲,我说,爱,和优秀,是无关的。他那时候已经看过周星驰的武状元苏乞儿了。
我拿剧中苏灿父子的关系打了个比方,我说,苏灿他老爹,是广州将军的时候,爱自己的儿子,表现的形式是随便拿出一沓银票,每张都是十万两的,让他随便花。等他们家被抄家后,父子俩沦落为乞丐,他老爹想的是如何帮助儿子振作起来,重新拾回自信。
苏灿他爹是不会嫌弃儿子的,你是武状元光宗耀祖,还是败家子花天酒地,又或者是被打断手腕脚腕的乞丐,都是自己儿子。
我对我儿子的态度,就和苏灿他爹对他一样。
我告诉他,你是天纵奇才也好,你是蠢如猪豕也罢,哪怕你恶贯满盈,背叛人类,投奔三体,全人类追杀,我做爹的,也挡在你前面。
孩子就更难受,哭得更难受。
第一次哭是痛苦,被妈妈气的;第二次哭是感动,被爸爸感动了。别的家长的教育到这里就结束了,而我的教育,还没开始。
我不是为了安慰他,也不是为了开导他,更不是为了离间他们母子感情,或者加深父子感情。
我是为了启发他,开悟他,试图让他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他哭了一会儿,我说,哭够了吧?哭够了,我来给你上课。
刚才,我只是利用了你的情绪,就在你对你妈妈最不满的时候,我趁虚而入,一番真情表白,你特别感动。
你觉得世上只有爸爸好。
本质上讲,这就是预期操控之术,我利用我的段位比你高,我懂你,你却不懂我的优势,一瞬问控制了你的心神。
于是你起先是不满地哭了,后来是感动地哭了。事实上爸爸妈妈对你的爱,是没有差别的。
小时候夏天你弄得满身汗,要我抱抱,我嫌你脏,妈妈从来不嫌你,都是她给你洗澡,她不可能不爱你。
之所以她会拿你和各种人比较,只不过是女性进化过程中的一种基因本能。
你妈妈也会拿我和别人比较,比如我不如马云有钱,我不如刘德华帅,我不如巴菲特会打牌。
她从来不会去考虑这种比较毫无意义。
世上没有几个人能比马云有钱,比刘德华帅,比巴菲特会打牌,更何况是同时。外星人都教授来了也做不到。
但是女人就是会这么去比,这是女人在基因演化过程中的天性。
她需要在反复患得患失的比较中,为自己为数不多的,一生中只有几百枚的卵子,找到更优秀的精子。
而男性是不会这么做的,男性的精子每次数以亿计,是不值钱的,无限量供应。换句话说,只要这个女性不是下不去嘴,男性都愿意提供帮助。
所以,这事儿和爱不爱,懂不懂,没有关系。
你不应该太在乎别人是不是真爱你,你要做的,是懂别人,而不是指望别人来懂你。
一个人太懂你,不是好事。
真的,你想,刚才如果你是个成年后的女孩,我一番懂你的告白,再加上直指人心的煽情,你就动心了,你就投入我怀抱了。
所以我不是在离间你们母子感情,也不是在顺便加强父子感情,我只是在手把手教你如何懂别人,如何操控别人的预期。
你现在小,可是你会长大的,你将来是要泡妞的。
泡妞不只是为了泡妞本身。
我的感情经历非常简单,大学里只谈了太太一个女友就结婚了。
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不懂女人。你想想看,我连男人都能泡,泡妞有什么难的?如果你随便几句话都能让一个男人对你死心塌地,何况换成女人呢?
人的能力是需要台阶,一级一级走上去的。
之所以小学阶段,我就教你泡妞,是因为将来你要泡的不止妞。将来你要让男下属对你死心塌地,你要让投资人对你死心塌地。这个难度是升级的。
你想想看,一个老谋深算的,精于世故的,骗过无数人,出卖过无数次的老商人,老资
本家,凭什么三五句话就让他信任你,凭什么七八句话就让他抛家舍业,跟你走呢?
你对人性的理解不达到六级,怎么可能做到呢?
刘备穷途末路的时候,靠什么让糜竺这种大富豪把妹妹嫁给自己,抛家舍业跟自己亡命天涯?
刘备为啥扔个孩子都能收复赵云的心?
你以为刘备的每句话,每个行为都是随意的?
刘备也像你一样哭着嚷嚷,糜竺不懂我,赵云不爱我,他这样还有人跟他混么?
刘备不需要糜竺懂自己,他懂糜竺就够了;刘备不需要赵云爱自己,他想让谁爱自己,他就能让对方爱上自己。
这个过程是需要逐步训练的,就从我刚刚给你示范的,瞬间入侵别人的心神开始,就从泡妞开始。
你之所以较真妈妈到底爱的是优秀的自己,还是自己本身,说到底,还是因为孩子气。
你是个二极管小学生,眼里只有是非真假。说白了,你的有形脐带断了,无形的还在。
可脐带终究是要断的,我教孩子的,不是道理,是一种看透人心的能力,是一种操控人
性的能力。
等你掌握了,你就不会在乎别人是不是真爱自己。你好好品我这句话。
请多看几遍,这句话非常重要,非常非常重要。
我知道很多人已经非常愤怒了,你完全接受不了,你已经准备要问候我的祖宗了。
一个人,怎么能够不在乎别人是不是真爱自己?
那还是人么?
是的,我知道你怎么想,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
所以绝大多数年轻人,尤其是青春期的男孩子,往往会因为一个女孩子不爱自己,要死要活的。
没钱的就为了个女生,街头和人打架,头破血流;
有钱的也会像星谷的电影《喜剧之王》里的龙少爷一样,砸钱在夜店里买醉,喃喃自语,她究竟是不是真爱我。
即便没有这样的经历,这辈子也会像我上午给你讲的方鸿渐一样,年轻的时候沉迷于青春少女对自己的45度仰角,后来落入孙柔嘉这样的绿茶手里,再后来人到中年,开始失魂落魄的走在街头。
钱钟书大师经历过的,大师什么都经历过的,所以他才会写得如此惟妙惟肖。这真的是他想要的人生么?他真的满意么?
他难道不想升个维?他想。他只是没有机会了。所以才留下那么一本小说,围城。你想要跳出围城,进去也是错,出来也是错,所谓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进去出来都是错。
你要破的是局,是跳出二维世界,就像我前面告诉你的,跳出理解力二级的水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否则你对得起钱钟书大师么?
大师不是让你学他,大师是希望你比他更好,你比他活明白了,你不要再走他的弯路。
这么看围城,你就算理解力四级了。听一个中国人讲话,不要听他说了什么,要听他没说什么。
我第一次看围城的时候,感觉就是如此。
大师不是在发牢骚,告诉我进城也不是,出城也不是,他是在暗示我。灯泡,他是没有发明出来,但是他已经试了999种材料,这些都不对。
他在暗示我,他在暗示我材料在999之外,破局的方法在进城与出城之外。可惜他找不到,我找到了,于是我是理解力六级。
我不仅听得懂你说了和没说的,我还能站在你的肩膀上,去见到那些你没机会见到的。
这叫好读者,这叫好弟子,天下的师父都是疼弟子的,就像父亲疼儿子。
钱老绝对是希望我们过得比他好,而不是像他一样,找不到出路。
我们今天之所以年轻人有这么多负面情绪,说到底,是你自己看不透事物的本质,或者说,是没有人引导你如何看透。
这一届年轻人,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看。上看就能看开么?
上香的年轻人有没有想过,你求佛那么多,佛有什么是需要求你的?如果他无求于你,你凭啥指望他给你办事呢?
所以你求佛是求不着的,你只能求自己变成佛。变成佛你就跳出围城了。
就像《大明王朝1566》里面嘉靖告诉孙子,谁许了你的都不作数,除非你能说了算。而等到那一天,你再也不会哭哭啼啼地问,别人是不是真爱自己了。
因为只有你,才会在乎佛是不是真爱你,而佛,是不会在乎,你是不是真爱他的。不要纠缠于佛这个词儿,名可名,非常名。
变成佛不是让你青灯黄卷不辞累,皓首穷经苦犹甘,不是让你苦修去的,不是。
你去好好看看《西游记》,里面的佛,那个快乐无边,那个哎呀哎呀,我都没有办法给你形容。
有些话没法说,俗称懂得都懂。
我那天说过,做虫子有什么不好,有吃有喝。你之所以不甘心,还是想做鸟嘛。
想做不是问题,问题是要选择正确的赛道,你不能用个错误的方式,那是做不到的。
错误的方式往往很简单,很容易接受。
就像你希望妈妈真爱你,你在乎长大后会不会遇到一个女孩子真爱你,这是符合人性的。
你这么想,自己很舒服。
所以散户是赚不到钱的,他要的是舒服,他是个消费者,他要的是快乐,是自己的人性被顺应。
就像龙公子,在夜店里大问一声,到底谁才是我的真爱,掏出一把钱,这是一个消费行为。
虫子被鸟吃,这就叫消费行为。
你想要当鸟,这个过程是逆人性的,逆人性的过程才是赚钱行为。
逆人性的过程就是操控人性的过程,就是预期管理的过程。就是为道日损的过程,就是破解普鲁士教育留给你的固有观念的过程。
你比如我们很多读者问过教育这件事,你知道大多数人脑子里的教育是什么?他们对教育的理解,是一代站在一代的肩膀上。他们是这么去想的。
咱们就有过一个读者这么问过,他说自己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允许,想要留学去不了,只能读个211。
他现在做了码农,挣了钱,希望能够供自己的孩子本科考清北,硕士读藤校,然后到了孙子辈,就一代藤校代代藤了.....
当时我好奇地问了句,你孩子高中排名多少?他说,他孩子还没上小学.....
有些话怎么说呢,有些打击人,但还是要说。
人的智力是呈现正态分布的,不是说一路走高的。
你考211,你儿子考藤校,孙子以后永远藤校,这是瞎想的,明白么?这是普鲁士教育给人设定的一种虚幻的感觉。
普鲁士教育就是反复告诉你,只要你努力,你看,小学升中学了对吧?你再努力,中学升大学了对吧?
那么按照这样的思路,你的儿子站在你的肩膀上努力,你的孙子站在你儿子的肩膀上努力,最后会变成爱因斯坦么?
会么?你觉得呢?
人是正态分布的,你的智力前5%,你孩子的智力水平仍然能够落入前5%,是个小概率事件。
而不是说你孩子能够进入1%,你孙子能够进入千分之一,不是这样的。财富是可以继承的,考试能力是不可以继承的。
你读个211出来,你孩子考不上一本大有可能,甚至高中都没考上,被分流了,也是很可能发生的。
这里面没啥必然关系。
如果你熟悉西方历史,你就会知道中产是个伪概念。
你去看看原文,无论是英文,德文,你都会发现最初没有这东西。
西方世界在开启工业时代之后,人就两类,一类是贵族,就是过去的地主,唐顿庄园里演的那个。
后来工业不是发达了么,开工厂挣钱比地租来得快,唐顿伯爵本人娶的就是来自美国工厂主家庭的百万新娘。
这个就叫作新贵。
对应过去就是传统收地租的老贵族。
这是欧洲,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是一样的,跟着五月花过去的,最早一批富起来的那些人繁衍到后来的家族成员,在美国人口里面占比不到万分之一。
这些人号称蓝血,就是美国俗称的老钱。
你像肯尼迪呀,马歇尔,布什,这都是老钱了。懂王那都不算。
所以整个西方世界就两种人,一种是有资产的,一种是给人打工的。
有资产的里面相当于不断的有新鲜血液进去,最初就是一帮欧洲收地租的唐顿那种地主,然后是工厂主,什么汽车大亨,金融大亨,钢铁大亨,铁路轮船大亨,然后才是后来的科技新贵,这了那了。
但你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人全都是食利的。
另一种是食力的,力气的力。无论脑力还是体力,都是力气。
在绝大多数食力的范围内,西方人开始搞了一套所谓的分层,也就是富人,中产,穷人,这套东西。
其实都是忽悠人的。
他们让你以为好像能怎么着,其实不能怎么着的,前者是定义游戏的,后者只是玩游戏。
所以一代藤校代代藤实际上是指着前面那帮人。
他们可能从藤校成立之初就参与其中了,说白了人家是校董。所以当然代代都是藤校的。
你觉得就小布什那个80分的IQ,在美国也实属平常的中等成绩,他能考上耶鲁?但他就上了呀。
所以你指望说通过鸡娃,让自己的后代一代藤校代代藤,这是中了留学机构产品经理的推销。
这就跟你指望买个LV的包,从此就能变成老钱一样荒诞。
LV的老板是老钱,你真要想成为老钱,就要去琢磨怎么收购了LV这个品牌,怎么入主这家公司。
而不是掏冤枉钱去买他一个产品,那你就上当了,你就被套路了。你就继续为人家这个老钱家族添砖加瓦了。
你指望花大价钱,高溢价买个包,指望花大价钱读个耶鲁,这只是消费行为,这不是投资,这不可能成为老钱,成为一代藤校代代藤的。
你要入股明白么?
说穿了,你要成为资方,而不是消费者,这是唯一达到你想要的那种目的的办法。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学霸,理论上讲,你就是你们家族最接近逆袭基础条件的人了。你要鸡自己,而不是指望你的孩子居然能够遗传学霸基因,然后比你还霸。
那不现实。
你要趁着自己这么天才的一代人的时光,迅速完成劳方到资方的转型,用美国人的话讲,就相当于你要挤入那万分之一的蓝血。
从那之后,你的孩子拼的并不是考试成绩,而是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是你给他准备好的。
明白这意思么?你要给你孩子准备的是收购LV的钱,而不是买LV的钱。你要给孩子准备入股藤校成为校董的钱,而不是留学藤校的钱。
前者是投资,后者是消费。
你要做的实际上是从食力,改换门庭,把你的家族变成食利。而不是指望在食力这个别人定义的游戏里,居然能够一代更比一代强。
那是不可能的。
绝大多数学霸的孩子在考试这个领域里都是泯然众人矣的,这是均值回归原理。作为学霸,你应该清楚,不需要我讲。
所以怎么说呢,你听到的那些说法,是一种产品营销策略,可能是来自留学机构的。
留学机构之所以这么给你说,是希望你掏钱。
就像LV的营销也会告诉你,我们这种包,背的都是贵族,给你一种暗示,你背了你也是贵族。
其实不是的,你只要变成食利者,你只要收购LV,你就是新贵,你就跻身食利的圈子了。
跟你背什么没关系,你背个大麻袋,都无所谓。
第二天还能上热搜,LV新掌门人,背了一个麻袋,说不定你就成潮流了,过两天推出麻袋款,别人一样几十万一个的抢购。
中产就是傻乎乎的,被资方反复收割,这就是他们的宿命。
所以你去买LV,和你买麻袋,一回事。你收购LV,才可能变成你希望的那种所谓的贵族。
其实所谓的贵族,没啥神奇的,无非一帮食利者,就这点事。
唐顿庄园里的大小姐给观众们讲的很清楚,所谓老钱,所谓老贵族,就是世世代代都不做事,躺着食利,吃别人的劳力,就这点事儿。
就是咱们小时候都学习过的,最腐朽的,最没落的那种生活方式,那种阶层。
我个人对西方人的这种所谓蓝血,是持有批判态度的。但是话说回来,觉悟长在你身上的,我也无权干涉。
我很实在的,你是个好人也好,坏人也罢,你觉悟高也好,觉悟低也罢,你来问我,我终归是实话实说的。
如果你就是想要成为这种最腐朽最没落的阶层,那么你也应该去选择正确的路。比如去入主藤校,成为校董,而不是听留学机构忽悠。
你花光自己作为中产仅有的那几百万,让孩子包装一下回来,没有家业要继承,还是去给人打工,工资又很低,收不回教育投入。
那你将来是很懊悔的。
而你之所以会懊悔,当初会相信这套学历步步高的论调,说白了就是理解力不到位。
你习惯了思考怎么玩游戏,从来不思考怎么开发游戏。
你理解力二级的时候,你理解的世界是考藤校,是买LV。你理解力六级的时候,你就知道真正想要变成老钱,需要的是入主藤校,是收购LV。
而这实际上是两种思维模式,甚至,是两个世界里的人。
你好好想想看,佛会不会在乎人是不是真爱佛?藤校的校董会不会在乎你是否真爱藤校?
到这会儿为止,我已经给你把世界拆解的赤条条了吧?真的是一丝不挂。
你有且仅有俩选项,一个是玩游戏。说白了就是你要相信求佛是有用的。
说白了就是你要相信背上LV就成贵族了。玩游戏没有那么难,傻傻地相信就足够了。另一种是开发游戏。
开发游戏就没那么简单,这就不是个相信不相信的问题,这是个怎么让别人相信的问题。
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群理解力五六级以上的人,构建了另一个世界,让剩下理解力不足二级的人生活。
你到底要生活在哪个世界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