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04假如孔乙己脱下长衫,又没有像祥子一样埋头拉车
时间:2023—04—04
这个话题过于敏感,不仅涉及阶层,而且涉及这个世界的底层运行秘密。但是关心的人非常非常多,我曾经试图放出来一部分留言,可是没有成功。
有点长,破纪录了,一万五千字。你想清楚了再点进去,看之前先保存,不确定能存在多久,且看且珍惜。
咱们今天的话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出世,第二部分入世。
其实如标题的这个问题是个入世话题,我为什么先要从出世聊起,是因为你必须跳出人类的圈子,你才能真的理解人类。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你始终身在局中,始终是个游戏中的人物,你是永远也没法彻底理解这个游戏的。
所以你必须要有游戏开发者的视角,你得站在外星人的视角,把人类当虫子一样的研究,研究明白了,你再化身为虫子之一。
这样很多事情就一下子豁然开朗了,你就成一只带着外挂的虫子了。我曾经多次讲过两句话,第一句是,人类是活在自我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一种生物。
第二句是,你相信的,大都是别人让你相信的。
咱们今天先跳出现代人的视角,回到人类最初。你想想看,我们最初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答案是和猴子没什么两样的人。
我们出去采果子,或者偶尔捡到两只被雷电劈死烧焦的野鸡,吃饱了就围着篝火跳舞,或者拿起含有矿物质的石头在洞穴墙壁上写写画画那个时候,如果你告诉大家有吃不完的食物,以及再也不会受到狮子老虎的威胁,你认为当时的人,会不会996?
会不会有脱不掉长衫的尴尬?会不会?
不可能的,原始人都是光着屁股满街跑的,别说长衫,裤衩都没有。所以,是什么让今天的你这么忙碌且焦虑?
回答我,是什么?
是意义之网。是数万年来,不断编织的,让你相信的那张意义之网。有人说西方有宗教,其实我们也有,儒家和道家本质上都是宗教。我为什么这么跟你讲,其实很简单,你要理解什么是宗教。
什么是宗教?
你相信一个固定的东西,不需要验证的东西,这就叫宗教。
孔子言必称先王,就是尧舜禹,老子给你讲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个先王,道,和基督教里的耶和华,佛教里的释迦摩尼一回事。它的特点是什么?
是无需验证,你就说你信不信。
你信,我们就开始编织意义之网,比如你光着屁股,孔子肯定要指责你,无礼。
礼,本质上是一种秩序。秩序,本质上是人们构建的意义。为什么嫡子就比庶子更有继承权?因为人们相信了。
为什么国王就比公爵高?因为人们相信了。
人类从光着屁股跑一直到古代,靠的就是用编织一套意义之网来让大家相信,从而建立游戏秩序。
那么时光往后推,推到近代。
近代西方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宗教争执。
虽然都源自上帝,但是在解读上帝的过程中,发生了版本混乱。每个人都说自己理解的上帝是真的,别人的是假的。
争论产生了科学的起源,科学源自宗教。科学和宗教唯一的不一样就在于要加个验证。
宗教说太阳围着地球转,地球是宇宙中心。伽利略做个望远镜去验证这件事,发现不对,是地球围着太阳转,而不是反过来。
宗教的特点就是先问你信不信,无须讨论。
科学的特点就是验证之后,我们就选择相信。
但是我问你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验证本身是有局限性的?比如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眼见一定为实么?
你不要忘了,我们只是一种很普通很普通的三维生物,在宇宙面前也许我们就是一种虫子,我们所见,很可能根本无关乎宇宙级别的真相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所有顶级科学家,类似牛顿爱因斯坦那种,都承认的。
所以科学并没有宣称过自己是宇宙真理,顶级科学家对科学的定义是,我们用人类已知的手段和理解力,在试图验证我们已知的世界。
所以你去问牛顿,去问杨振宁,问他们神是否存在。他们有的回答存在,有的回答也许存在。
某些宗教人士就据此作为自己的例证,你看,大科学家都承认了。
其实他们理解错了,这些大科学家说的神,和宗教里面说的神,不是一件事。
说穿了,神本身是一种定义。你可以定义成任何东西。科学家没有给自己的工作刻意营造光环,他们告诉你,这就是一份工作,他们只是在用人类已知的手段来试图验证已知的世界。
仅此而已。
那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很简单,和人类在宗教时期的目的一样,构建一个意义之网。
人类需要这个意义之网,这是人类几万年来,自己觉得自己区别于动物的最重要的事情,没有之一。
你注意,我给你加粗圈出了关键词。
你穿着阿玛尼的外套,就自我感觉良好,你穿着迪卡依的外套,就觉得不上档次。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这就是不同企业的市场部门反复宣传之后植入到你脑子里的意义之网。
你找一只猴子过来,它绝对不会对着那个穿阿玛尼服装的人鞠躬,也绝对不会啐那个穿
迪卡依的人一口唾沫。
因为势利本身都是需要长期训练的。
我为什么第一部分一定要给你讲出世的内容,不是为了鼓励你出家当和尚去,而是试图让你明白,你只是在玩游戏。
就像黑客帝国里面那样,也许你真实的身体此刻正处在某个仪器里插着管用来发电,你这辈子所有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是编织出来的虚拟的。
当你明白此生此世皆为游戏的时候,下面讲的这些,你才能真的理解好,我们进入第二部分,欢迎大家来到这个魔幻的游戏,地球。
我以前说过,即便你认清了人生不过一场游戏,也犯不着隐居,或者避世。
因为来都来了,又不能提前走。既来之,则安之,既然要陪大家玩一把,那就玩呗。
我们今天回答的问题很简单,就是针对大学生这个群体。
咱们有的读者是年轻的本科生,研究生,有些读者的孩子是年轻的本科生,研究生,有些读者的孩子是未来的本科生,研究生。
我们都知道,当下的就业市场不景气,我是指大学生就业市场。
原因我给大家分析过,美联储维持利息高位可能会很久,这么长的时间内,资本市场都不会活跃,风投偃旗息鼓。
而大学生喜欢的那种坐办公室的工作,只有不到两成,来自考编,八成以上,都来自民企。
而民企能不能提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本市场的活跃度。
所以几年前我开玩笑说,大学生很反感资本,但是资本市场活跃,你还有可能去找个坐办公室的工作,资本市场不活跃,大部分大学生,都得进厂。
因为编制能提供的岗位太少了。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市场供需关系。
那么那天我也聊过,国内的富老头就像陶朱公的大儿子,很抠,指望他们在找不到下家接盘,在国际资本市场不活跃的时期走出独立行情,去投创业公司,去给大学生提供心仪的岗位,不现实。
人性上不现实。
我那天还聊过,指望更大的层面直接投入也不现实。因为从年轻人的角度看,大学生的比例过半了,可是总体上把中老年人加进去一起看,大学生占比才一成。
真正缺就业的是农民工,他们需要工地开工。
所以更大的层面只能是鼓励,鼓励创业,鼓励民企招升级转型,很难直接像投工地一样去做风险投资。
上面这些都是经济环境层面。
还有一个问题是什么?是你不要忘了,从现在开始,以后每年的大学生都会有这么多,1000多万。
会不停的往这个市场投,会不停的投,所以这两者是叠加起来的。供大于需,需依赖资本市场的活跃,暂时看不到活跃,供是不停的增大且累积的。
这就是焦虑的来源,我们今天聊的问题就来自这件事。
很多人讲,这就是卷。已经有许多学生读者和家长读者在问我考研的事。
那我们接下来就拿考研打比方,你注意,我只是打比方,你自己要学会举一反三。否则我写十万字都不够举例子的。
我们来看考研这件事,你为什么觉得考研就是应对卷的好办法呢?为什么呢?
想过么?
原因很简单,你把问题简单化了,而且多多少少,把读书神圣化了。这两件事是一致的,很多学生,包括家长正因为把读书神圣化了,所以才把问题简单化。
读书神圣化这件事只出现在范进那种年代,那时候读书也不是为了什么学知识,那时候读书就是为了阶级,古人读书不读书只是为了区分阶级。
想想看,我开篇打的预防针,人类是一场游戏,宗教时期如此,科学时期亦如此。
人类本质上就是一群人哄着另一群人过日子,一群人是游戏开发者,一群人是沉迷于游戏的。
在古代,生产力低下,所有人都读书,可不可能?
答案是不可能,因为古代生产力制约下,需要大多数人去种地,才能打粮食。假如都去读书,好饿死了。
这个时候,不种地的想要比种地的还要吃的好,穿的好,就得有个说法。回忆下我开篇给你讲的,意义之网。
所以读书就成了这个意义。他不种地,可是他读过书呀。
这就是个游戏,别认真,认真就没意义了,就像你玩暗黑,拣个SOJ,allskill+1.
古人设计的这个游戏里,考上秀才就不用交税了,就免了徭役,考上举人就可以做官了。今天博士能减税么?我就问你能减税么?
如果不减税就没有任何意义明白么?清华本硕博和古代的秀才也无法类比,这不是录取率的问题,这是本质的区别。
有读者会跟我说,不是这样,我二大爷90年代博士一毕业就当副区长了。
我告诉你,这是我们国家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
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学是停课的,于是各行各业都出现了高等教育断层。
当首次恢复高考之后,原来的占着位置的人太老了,中间层完全没有接受过教育,在年轻化的需求下,有那么十几年二十年的时间里,大学实际上变成了类似科举的存在。
但是这个特殊红利期很快就过了,从20多年前扩招起,就已经不是这样了。
日本的本科教育就是通识教育,绝大多数白领都是读完本科就去求职,找不到工作也不会读研究生。
因为他们默认读研究生是要去当老师的。
全世界绝大部分发达国家都是这样,我们之所以会出现很神奇的一幕,一群年轻的本科生找不到工作接着读研,读博,甚至有人读完博士出去送外卖。
那是因为大家还没有习惯正视学历这件事。
毕竟我们把中老年人统计进来,站在总人口的角度,大学生占比才一成,而发达国家都是超过四成,接近半数的。
等再过些年,老的走掉,新生的都是大学生,大家慢慢意识到全社会层面大都是大学生的时候,也就不会再做这种无谓的事情了。
也就是说,到那个时候,读书神圣化的光环就消失了,你心理层面上不再有这种误区的,而且你也不会把找不到工作这件事简单的归因为学历了。
理解了这个区别,对于99%的人来说,读书就是找份差事。在国外,读本科就是为了进公司,读研究生就是为了进学校。
你要应聘的差事怎么要求的,你就去怎么读,这就够了,就这点事儿,没别的,不要自己给自己加戏。
如果你给自己安插一个博士>硕士>本科的说法,你是在瞎来明白么?
不止一次,不止一个读者问过我,如果当年我本科没法毕业,考研又考不上,岂不是人生尽毁?
这种问题出来就说明咱俩的底层逻辑完全不一样。
我本科时为啥毕不了业?因为我在写外挂,我在倒腾外挂,我在兜售外挂,我是个黄牛。
我的小生意刚起步的时候,就已经比学校里的正教授两倍的收入还要高了。
我天生就是个投机倒把的材料,否则20年前,电子市场当时年收入就300多万的小老板们为什么和我这样一个在校学生称兄道弟?你想想。
如果我生在外国我早就退学做生意去了,因为各种文化属性的差异,所以我始终在那里装模作样的读书,就像我后来装模作样的工作。
我的钱又不是我读过研赚来的,又不是我加入公司赚来的,又不是我被提拔到副总赚来的,又不是我创业开公司赚来的,统统不是。
是我买空卖空赚来的,就像我大学期间当黄牛,工作了之后依然当黄牛。我上辈子大约就是一头黄牛。
所以我从头到尾知道我要干嘛,我本人不需要学历的,我曾经说过,我初中的时候就蠢蠢欲动,希望去深圳混社会。因为当时在报纸上看到某大人物在深圳讲话。
十分激动,我初中生,就意识到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只恨自己生得晚。
如果我本人的意愿不是做生意,比如我的目标是考公,那我会怎么读书?
我会先去查查看,历年录取的都啥人。
说穿了,你要啥,我是啥。能理解这意思么?
我年轻的时候投简历,那时候的人好实诚,他们写简历,都是如实写自己。顶多把自己美化下。
我不是。我根本不考虑自己是谁,我只考虑人家招聘启事要什么,然后我给你量身打造一个人。
所谓你要啥,我就是个啥。
你要一个正方形的葫芦,对不起,我正好就是那个正方形的葫芦娃,我从小每一个时刻都是为了你们企业这次要求而生长的,一直长了二十多年,最后正好被你摘走了。
你就看,你幸不幸运吧。
所以我年轻的时候写简历,每每必中。
我当时就想开家中介公司,专门给人代写简历,那年代很少有这个服务,但市场是存在的。
我因为读书耽误的事儿多了去。当然这不意味着你就不适合读书,因为也许我随便就能想到的点子,你想不到。
或者说你和我的性格不同。我年轻的时候就发现有些人你让他撒谎很艰难,他一定要说自己的性格是A,罔顾公司的需求是B。
而对我来说,撒谎是不需要打草稿的,你让我演销售我就活灵活现,你让我演研发我就呆若木鸡。
我能一瞬间从陈景润那样的形象切换成火车站的二道贩子,一点都没问题,所以我最该去的,是中影,或者中戏。
你想过没有?为什么我这么不要脸?
因为我根本就没有拿自己当人类,也没有拿地球当地球。我觉得这就是一款游戏而已,我不过是在玩游戏。
现实中你不敢把内裤穿在秋裤外面,怕人家说你装超人,游戏中你不敢么?
你太敢了呀。游戏中你光着屁股满街跑都无所谓,因为游戏嘛,有啥大不了。
我开篇为什么给你从孔子,老子,上帝一直聊到伽利略,爱因斯坦?我就是在试图让你理解,这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游戏,我只是给你把游戏的开发者名单列举出来。
他们可以开发游戏,我为啥不可以?你来回答我,为啥不可以?谁告诉你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谁写的?宋代人。
宋代人为什么这么写?就是制定一个游戏规则,让你遵守。
我个人并不认同,因为我觉得孔子可以,我也可以,我觉得爱因斯坦可以,我也可以。
你非要定义说这样,我就喜欢定义成万般皆下品,唯有黄牛高。其实我心里就这么想的,我内心世界就把这个世界当游戏玩了。但是,你注意,我可不是孤儿,我有父母的,有爷爷奶奶的。
如果只有我一个人,我一点儿都不在乎光着屁股满街跑,但我的直系亲属他们还无法跳出这种意义之网的束缚,我为了他们不尴尬,做过很多违心的事情。
当初考研就是之一,没有退学直接去做生意也是之一。
但是你会发现,在直系亲属看不到的那些地方,我的本色就暴露了。天生的黄牛,天生的戏精,天生的把世界当游戏,爱怎么玩怎么玩,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的这个本性就暴露了。
这个本性就起源我开篇给你讲的,人类的本质。你真的把人类从石器时代到现代文明之间所有事情想通了。
你会发现,就是一个游戏而已。无非你要做游戏的设计者,还是沉迷于游戏的人。
好,有人跟我讲,我模模糊糊能意识到,但是我做不到你说的这样。我没有这种演员的自我修养。
没有没关系的,咱来真的就行了。
你要干嘛,你想应聘什么职业,你就照着人家的要求去培养自己,就行了。
你准备将来考公,那你就弄清楚人家初试考什么,复试考什么,往年录取的人,什么专业的占优势。
你注意,这很重要。
考公不是你大学毕业了一时兴起,那些人都是陪练的,你看着几千人报名,最后只录一个,那些陪练都是没戏的。
有戏的人,从填报高考志愿的那一天就开始了。也就是说,高考结束的那一天,你将来要考公,考什么公,什么地方的,什么单位的,你就应该清楚了。
然后你开始填志愿,然后你开始怎么怎么样。
所以有些孩子在复试的时候说的那些话是真话,他说自己从小就向往这个单位,请各位领导给自己一个服务群众的机会吧,这句话是真心的。
因为他高三的时候,就无数次开始准备这个场景了。这样的人,能卷出来。
同样,你面外企,面民企,都是要做准备的。
这家外企,他们往年招的人大概什么学校,什么专业,你不是,那就和你没关系。
这家民企,只要公司大了人多了,必然有帮派,到底是清华帮还是上交帮还是西电帮,你去看内部,一定是拉帮结派的。
那你就要投其所好,这个面试官,这个录你的岗位是哪个部门的,这个部门是哪个帮的,你上来就打亲情牌,叫师哥。
好,到这里为止,我其实都在假设你没有能力方面的问题。
所谓没有能力问题是说,指哪儿打哪儿,人家有什么要求,你就能符合什么要求,那按照上面说的去操作就行了。
但是大部分人,实际上是没这个能力的。人家往年都录上交的,你考不上,咋整?很简单,这就不是你菜。
又回到我们的开头了,我这种人是生意人的性格,生意人的性格的意思就是说,从来不纠结。
够不上的,那就不是你的菜。拿不下的客户扭头就走,因为你有时间成本的,你在一件做不到的事情上停留越久,你的沉没成本越高。
放到投资上,这就叫及时止损。这就叫交易铁律,说止损马上止,一秒都不犹豫。
带着这样的目标我们来看很多读者问的那个问题,要不要读研?
要不要读研,没有标准答案,答案只在一件事,就是说,你要读的这个研,究竟能找到什么工作?
我们有很多人,真的是糊涂蛋,提前进入老年阶段了。从来不去想自己到底为什么做,为了什么目的。
很多人高三的时候,根本不去想自己将来要找什么工作,本着分数不浪费的原则,瞎填一通志愿,回头四年读下来,不好找工作。
接着糊里糊涂去考研,还是根据分数不浪费的原则,瞎填一通志愿。研究生出来傻眼了。
发现自己的这个方向还是没人要,只能继续读博,把博士啃下来,却发现自己专业对了,学校不对。这所学校的博士根本就没有任教的机会,或者有,也在一个非常偏的省份,开始纠结了,到底去不去?这就叫无目的地瞎搞。
如果你本科毕业了,找不到好工作,或者你工作了几年,实在忍受不了自己当下的这份烂差事,想要考研。
那么我告诉你,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先去找工作,先去面试,先去碰钉子。你务必要弄清楚市场的真实供需关系。
是不是真的有那么一批让你心仪的工作,和你本人的差距仅仅是一张研究生学历?
如果有,而且这个量比较大,你估摸着两三年市场风向不会切换,你再去针对性的考研。
这本来就是赌一把,人家炒房客还死盯着当下市场的成交量,看看有没有倒挂才敢去打新。
你说你两眼一抹黑,完全不做市场调研就投入三年读研,这得有多二?
读研和投资客根据市场倒挂打新没有区别的,没有,没有,没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一个人跑到远郊不摇号不拼社保顶格那不叫打新,那叫脑子瓦特了。一个人叫做二,很多人,那就叫认知误区了。就像我开头说的,你把问题简单化了,你把读书神圣化了。
今天的读书就是一个简单的市场供需关系。
假如市场上工业经济占主体,比如大部分资金都用来开发房地产了,那么市场提供最多的就业岗位就在工地上,你提桶跑路,跑来跑去都是工地。
这是市场决定的。
反过来,假如市场上共识经济占主体,比如风投很活跃,到处都是创业公司,那么市场提供的更多的就业岗位才会真的需求大学生。
有人跟我讲,现在有些餐饮店,招洗碗工也跑去一本大学参加校招了,怎么回事?
那不是市场出问题了,那是因为供应结构导致的。
这家餐饮店并不是非要招大学生,人家是想招大妈来着,问题是大妈供应量不足,以至于大妈要价太高,当老板发现大学生要价低的时候,他为了省成本,才去校招的。
其实说实话,大学生根本不对口。
同样,为什么过去那些年你发现创业公司动辄都要求985硕士起?还是因为市场。
其实绝大多数岗位本科都够用的,问题是,资方给的钱太多了,而且985硕士的供应量又充足,所以才那么花钱。
你不信等资本市场活跃度下降的时候再去看,你会发现没钱的公司就不那么痴迷于高学历了。
因为他要节省成本,在求职这种事情上,拼价格的时候,研究生是拼不过本科生的。因为你的前期投入太多了,你把自己的成本抬得太高了。
《天道》里的丁元英怎么跟妹妹说的?
他说老爹开了几十年茶馆,小镇上有多少客源,这门生意最多能挣多少钱,他早就算得门儿清。
现在你要花几十万豪华装修,装修后成本高了,一杯茶贵了那么多,还会有客人来么?
你真以为丁元英比你多看过哪本书才比你见识高?
不,他只是个商人,商人成天跑市场的,人家调研过,人家了解供需,而你是瞎想的。
大领导前段时间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看书看书,成天坐在办公室里看书,看出来的都是问题。你亲自下去跑跑市场,跑出来的都是办法。
你真要是跑过市场,就会发现年轻人的确很卷,但90%都是无头苍蝇一样瞎卷,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完全不了解供需关系就开始做无用功了你只要比人家多一个市场调研,多一个针对性,你已经把9成的同龄人,都甩后面了。
我不是让你脱掉长衫像祥子一样埋头拉车,我是让你带着头脑,带着思考,去跑市场。
不是腿在跑,不是眼睛在跑,是头脑要跟着一起跑。
有句话,我一直没忍心说,这里是付费文案,看的都是老读者了,我实话交底了吧。
祥子这人,其实是有问题的。
虽然我知道你们大多数人都同情他,我也同情他,可是情绪改变不了现实。
祥子这人满脑子都装满了别人定义的意义。
有句话讲,懂了这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
因为你懂的都是别人编织的道理。你从来也没有看明白人类社会的运行本质就是一群人编织道理,哄着另一群人过日子罢了。
不相信你此时此刻把自己脑子清空,像一个石器时代的类人猿一样空空如也。然后你去看世界,你会产生很多很多疑问的。
你再去追根溯源这些疑问,最后都会找到一个个类似游戏开发者的身影,发现,哦,我靠,我知之矣。
你知道什么了?你知道游戏源代码了。呵呵。
农业时期种地的,和工业时期进厂的,和共识经济时期进格子间的,并没有本质区别。
你之所以觉得在格子间里写代码比在厂里踏缝纫机更高档,只是一种别人塞给你的意义之网。就像你觉得阿玛尼比迪卡侬更高档。
实际上没有你想象的那种差别。
如果绝大多数人不识字,那就只能去种地,如果绝大多数人是初中毕业,那就得工地上开工。
富人挣了钱买房,钱才能流回工地,大部分初中毕业的人才有办法赚钱。
同样,你想想看为什么美国的地铁,道路,那么破?为什么?
因为美国的就业市场上主体是大学生,你不能光看年轻人,当你看总人口的时候,会发现美国的大学生占比四成多,而我们总人口的大学生占比才一成多点。
你注意,这一成多点是我给你把各种乱七八糟的函授都统计进去的结果,管你夜大函授还是上个什么民办补习班,我一律给你叫大学生,也就一成多。
实际上我们的本科生在全人口里的占比不足6%,美国的本科生占比是1/3。
看出求职人群的结构不同了吗?
美国的这种本土人力市场结构就注定了他们的富人只能去活跃资本市场,然后把钱流入到创业公司手里,再去雇佣大学生。
有没有想通?很简单的道理。
美国那种连中老年人里面大学生都接近半数的社会形态,有没有办法开工地?没有的。
大学生们不乐意。
所以美国的GDP里面律师占比极高,会计师占比极高。
那天还有个天真的读者跟我讲,律师多了骗子就少了,社会总体上花的钱就更少了。
我听了无语,真是个好孩子,满脑子装满了别人让你以为的。
其实我们想想看就知道满地讼棍,碰瓷的,到处教人避税的,真的很有意义么?真的会花钱少么?
美国律师行业的GDP占比极高,这种花费比骗子加一起的费用的百倍都多。为什么?
因为社会不是你家,对于社会这个层面,钱无所谓的,就是个游戏币而已。
我前面说过,人类从石器时代之后就一直是一群人哄着另一群人过日子。
老话讲,翰林院的文章,武库司的刀枪,光禄寺的茶汤,太医院的药方。为啥叫四大忽悠?
因为人类就是这么哄着过日子的。
你真以为太医院的药方能治病?病真治好了,太医们靠什么混饭吃?道光为啥吃个鸡蛋十两银子?
唐顿的女婿为啥非得让别人给他系扣子?美国的医疗那么发达为啥人均寿命比我们还低?
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A忽悠B,B忽悠C,C再转过身来忽悠A,这叫忽悠闭环,能理解?
一个美国的富人,他挣了钱,穷人雇大学生当律师碰瓷,富人雇律师和穷人打官司,打着打着,又有人告他逃税,富人继续雇会计师出证明材料,打着打着,富人气昏了,送去医院,大学生医生跟他说,我们有一种新药,要不要试试?试试就试试,富人吃了发现好不了,也离不开。这时候保险公司的大学生来了,跟富人说,我们有一项活动,你参加了之后医疗费可以报销.......
你看懂了?美国设计这么多行业不就是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么?
美国的富人要装作很享受,大学生要装作很充实,然后就形成闭环了呀。
不这么做,美国的富人说我不要这些花里胡哨的服务了,那大学生还不和他拼了?
你想想,富人真的可以说他不想吃十两银子一个的天价茶叶蛋么?真的可以么?
溥仪的老师庄士敦要查库房里的古董,结果呢?结果库房马上失火了所以聪明的富人如唐顿,就会教育女婿,你要装作很喜欢别人为你系扣子,装作。
唐顿庄园为啥整那么一堆人?仆人还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真的很快乐?不,各司其职构成一个忽悠闭环,大家都会显得很快乐。
关键词是显得。所以我说,人类一直都是在互相哄着过日子的。
既然是哄,就得看人下菜碟的,你哄农民工和哄大学生,总不可能用相同的办法吧?
按照美国那种大学生占比,他们不这样设计游戏,大多数人会不开心的呀。
一个人念了大学之后,他宁愿当讼棍,也不乐意去洗碗,去工地。其实跳出人类世界,当讼棍和洗碗真的有区别吗?
没有的,都是一种游戏方式。
就是富人的钱总要通过某种方式流入到某些设计出来的行业,然后让大多数人有工作。
一方面能挣钱,另一方面也赋予自己意义。你想想,唐顿伯爵是怎么和女婿说的?你让你的第一男仆帮你系扣子,他就觉得自己有价值了,觉得自己通过实现价值赚到钱了。
他就会很开心,回家跟妈妈讲,妈妈我成功了,你看,我都当上男仆了,而是第一男仆。
你看到了?人类就是一拨人哄着另一拨人过日子而已。你注意,我这里没有抬举富人的意思。
无论是国内这些通过买房提供工地上就业机会的富老头,还是美国的那些通过风投提供讼棍就业机会的富老头,也都是游戏的一个环节。无论你选择了赵云,还是罗平安,都是游戏角色,别入戏太深。
很多时候你是没得选的,比如家庭,比如资质。
那么你又很想玩入世这个游戏,就像我们很多读者问的,我不想脱下长衫去做祥子,我想在有可能的范围内阶层穿越,如之奈何?
很简单,刚才咱们通过考研,分析了市场供需,让你明白其实只要在细分市场内养成调研的好习惯,养成目的性明确的好习惯,你就可以把那些不着调瞎卷的9成同龄人甩在后面了。
那么同样,当你思考阶层这个问题的时候,你首先要做什么?
要分析阶层。对外要理解当下的阶层状况,对内要怎么样?要回顾自己的出发地。这就是不忘初心。
你总得知道你打哪儿来的,你自己当下的家庭所处的阶层。中国的家庭按照收入来划分,分成A,B,C,D四个维度。从下往上,我们从D开始,什么是D呢?
就是几年前,领导说的那句话,有六亿人的家庭平均月收入不到1000元。
这是个什么情况?你想象一下。假如一个农村家庭,以种地为主,不是那种大规模机械化,也不是那种养殖专业户,就是那种普普通通几亩薄田。
这样的家庭中,两个老人相当于零收入,假如有两个孩子,也是零收入,两口子一个人在家照顾老人孩子种地,另一个人去城里打工,月收入不超过6000块的情况下,那就相当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000块。
或者两口子都出去打工了,但是工资很低,一个人4000,另一个人2000,两个孩子留守儿童,那么家庭人均月收入也在1000块附近。
这部分,有6亿人。
我们再来看C。
C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大约在3000块附近。
这个就相当于两口子都在城里打工,老公进了富士康,也算个组长了,月收入8000块,老婆月收入5000块,父母也在乡里做点零工,每个月也能挣个2000块。只有一个孩子。
这就是全家五口人,总收入15000块,人均不到3000块。
或者,男的送快递,月收入1万块,女的打零工,月收入5000块,两个老人没有收入,再加一个孩子,人均月收入也是3000块。
这样的家庭人口有多少呢?有4亿。4亿+6亿,已经10亿了。
再往上是B。
B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0块。
男的在乡里当乡长的,月薪1万块,女的在县水利局坐办公室,每个月7000块,父母两个人的退休工资加起来6000块,一个小孩。
全家五口人,月收入25000块,人均5000块。
这其实就是很多自嘲小镇做题家的人,他们小时候看到的县城里的高收入群体。
或者对标到城里,男的做普通程序员,月收入15000,女的做测试,月收入10000,老家父母没有收入,一个孩子。全家五口人,人均月收入5000块。
这样的人口,有2亿5。
再往上,是A类家庭。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万块。这样的人只有1亿5相对高收入行业,男的做经理,月入3万块,女的做组长,月入2万块,老家父母没有收入,一个孩子。全家月入5万块,人均1万块。
或者两口子都做公务员,加起来月入3万5,父母退休工资1万5,一个孩子,也是人均1万块。
你注意,我没有写生意人。生意人可能一个人就把家庭拉入A类,也可能一个人破产就把全家拉到D类。
波动太大了,不利于读者理解。
我也没有写资产性收入,因为这个很好计。比如你有一套全款的,非自住的1000万的房子。那就相当于每个月多1万5的租金。你家五口人,那就是人均多出3000块。
其他资产照此推理。
所以很简单,你现在作为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作为一个没有被刘皇叔三顾的普通年轻人,作为一个连彩礼都没着落,岳父不可能和地方长官刘表是连襟的最普通的年轻人。
你先要想一想,自己的家庭,现在,你还是零收入的情况下。你的父母+爷爷奶奶的全部收入,除以你全家的总人口,如果你还有弟弟妹妹的话。
这个家庭人均月收入是落在ABCD哪一个档次。这很重要,这就是你的起点。
咱们来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假如你的家庭是C类,全家5口人,人均月收入3000块。
你找到一份月收入1万块的工作,或者你有希望找到工作并且在3年内加薪到1万块,那么你的家庭就从人均3000,提升到了人均5000。你一下子跨入了B类家庭。
开不开心?
你应该为自己感到开心。
有人说,这有啥用?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块,能在这孩子所在的城市里买房么?
大城市里相亲机构,几十个女的对一个能够买房的适龄男,请问,他努力了之后,够得上了么?
所谓努力了十八年,也没有办法和谁谁谁一起喝咖啡。一定有人会跟你说这样的话,一定有人会有。
我的建议很简单,权当没看见,权当没听到。因为毫无意义。
这就像大冬天的蝼蛄叫,你还能挡得住别人的嘴?满清皇宫里专门组织粘杆处,粘了一夏天,这知了也没见少一只。
说怪话是人性的一部分,计较不得。
我以前聊过,我个人的愿望是不要做人了,我想做三体,我想做歌者.
可是我努力奋斗了四十多年,我连三体在哪儿都不知道呢,我应该失望么?
人想失望,总能给自己找到理由,同理,人不想失望,也总能给自己找到理由。
在我看来,能从C到B,非常优秀。哪怕你只是找了个送快递的工作,暂时从C到B,过两年失业了,又被打回去。你依然曾经优秀过。
你比满地叫唤的蝼蛄们优秀多了。
我们再来看B类家庭,你全家五口人,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块,如果要跨入A类家庭,达到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0块。
你需要赚多少钱?需要一个月25000块。这是实际到手收入,也就是意味着,你的起步年收入起码要超过30万。
你的选择面很窄,基本上只能去金融机构,或者互联网大厂,或者少数收入高的科技类企业。
上面我们在分析什么?在分析你要什么,俗称怎么样能够让你有阶层跨越感。
那么接下来咱们要看什么?咱们要看比例。
每年接近1200万的求职的大学生,研究生,他们可不可能全部来自于一类家庭?
可不可能?
当然不可能,即便不均匀,他们也是来自于四类家庭的。
你的起点越低,你就越容易跨越阶层。我前面分析过,从C到B,你哪怕找个月薪1万送快递的事儿都可以把家庭月收入从3000提到5000。从B到A,你就只能一毕业去大厂了。大厂很难进的,递进去的应届生学历基本都是清北或者藤校的。
换句话说,越往上,你的个人奋斗对家庭的影响占比越小,如果你是王思聪,你去联姻产生的价值,远比你胡搞瞎搞的奋斗,大多了。
反过来讲,越往下,你个人的努力,越有价值。
一个人,生于C类家庭,因为你,提升到B类,并且几十年维持在B类,这本身就很了不起。
如果你有心,会发现上面我在举例子的时候,越往上,家庭成员平均水平越强。父母从没有收入变得开始有退休金了,从有退休金,变得开始退休金比较高了。
我讲这个是告诉你,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儿。
你的努力已经让你变成了一个更强一些的父母。这就是价值。
脱离自己的出发点,听互联网给你一味地讨论刚下飞机,人均百万,户均劳斯莱斯,是没有意义的。
要知道A类家庭也高达1亿5000万人。这里面还分,A上面还有S,S里面还有S12345678呢。
招商银行最新的报告,私人银行客户户均资产接近3000万,普通用户不到2万,前2%的客户占据了80%以上的存款。过去的一年私人银行客户人均资产增值超过百万,而中产的金葵花客户的存款反而下降了总量有阶层,增量亦有阶层。
阶层是真实存在的,我曾经说过,人骗谁都可以,唯独不可以骗自己你非要否认每个人出发点不同,这是自欺欺人。你非要指望SABCD的年轻人玩同一个游戏,这还是自欺欺人。
我们很多时候聊天,都是脱离ABCD的,我在聊S世界里的奋斗的故事你没有听错,一个人生在S,如果想穿越阶层,一样路慢慢其修远矣S里面别说八层,十八层都不止。
我们今天不聊S,其实历史上的收费文章里我聊过很多思维模式都其实只适用于S。
S和ABCD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做局与做事。
你想想看,我前些天在描述资本的时候,反复跟读者说,从来都是钱追着人跑,并不存在人赚钱的说法。
因为S这个群体是做局的,资本的属性是增值,你只有做局,才会吸引资本,然后钱就跑来求你收下它了,它就来高价收购你的局了。
是这么一个游戏。
做事,只是局里的一个工具。你很努力做事,无非很努力的工具。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千万不要动富人的蛋糕,就是别碰人家的局,人家会和你拼命;同样,千万不要动穷人的观念,因为他们也会和你拼命。
但是你知道富人拥有的最大的财富是什么?是钱?是豪宅?是珠宝?不,富人拥有的最大的财富就是穷人的观念不会变。
被游戏的玩的人的观念就是游戏设计者的利益的来源。你仔细品这句话。
穷人真要是能把观念改了,他就不是穷人了。因为资本就会看上他了问题是他改不了,这就是我第一部分告诉你的,绝大部分人都活在一个被设计好的游戏里,从石器时代后期就已经这样了。
你以为的都是别人让你以为的,你知道的都是别人让你知道的,包括你会怎么想,其实别人早就知道了,不是早几分钟,是早了几千年。你跳不出游戏的,你跳出去,看懂这一切都是游戏,看懂游戏的源代码,你就不需要考虑这种ABCD之间的这种忽悠你的所谓
阶层穿越。我们不继续S了,回到ABCD,因为这是重点,这才是大部分人真正面临的困惑。他们并不甘心S,他们关心的就是ABCD之间的循环游戏。我的答案很简单,平常心。
你如果总想着获得别人定义的成功,你是很难快乐的,因为我前面说过,你本来就在玩一个被人定义好的游戏,你的一切所思所想,早就落入圈套当中。
有句话怎么说呢,打不过我就加入,加入不了我就反对,反对无效那就拉倒。
能做到哪一步就做到哪一步,较真就没意思了。
我并非一个无用论者,我只是建议你心态平和点,这就是个游戏。正如咱们开篇就告诉你的,人类社会本质上也只是个游戏。
玩的开心就行了,别要求太多,明天谁也不知道。宇宙的终极演化规律,凌驾于一切规律之上的,是熵增。
就是曹雪芹打的那个比方,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明白这只是个游戏,平常心待之,就可以了。
玩游戏玩到焦虑,那到底是你在玩游戏呢?还是你在被游戏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