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读者问,如果像奶茶一样思考,拆迁户和阿里P8之间选谁?22/10/5

推文时间:22-10-05

看了我们对奶茶妹妹经济学功底的赞叹,有很多读者,尤其是女读者都来问,怎么才能具备基础的,经济学的思维?

毕竟人活在经济社会中,就是经济动物,你永远离不开这个话题。

正好,我要回答一个女读者的提问,我们就从她的问题切入。

有个女读者问了我一个问题,很想听我帮她分析,她同时交往了两个男友,一个没有学历也没有拿得出手的工作,但家里是拆迁户,每个月有小几万的房租,家里没什么负担;另一个是学霸,阿里的员工,刚升的P8,之前年薪算上股票算上各种,全包在里面,税前有一百大几十万,但是现在股票跌了,收入也缩水了一部分。没有房子,在任何城市都没有房子,老家农村的,不过也没有什么负担。

她的问题很简单,外事不决问风叔,内事不决也问风叔,风叔就是元芳,元芳,怎么看?

这个说实话,元芳来了也没法为你参考,因为你给的信息量太少了,不构成分析的基本条件。

但是,这个问题本身很好,它涉及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就是财务状况评估,包括当下的财务状况以及未来的财务展望。

财务状况背景调查是一门很有用的学问,遗憾的是,并不普及。什么叫有钱,什么样的人会越来越有钱,这不是预测学,这就是投资的基本功。

有情郎能不能择到,有一堆情感博主教你;可是有钱途的人,或者说的更俗一点,什么样的男人是未来更有钱的男人,这个能不能择到,我今天来教你。全文七千字。

首先,咱们要弄清楚一个事情,那就是谈婚论嫁与投资,还是不能完全相同的。

谈婚论嫁当然要做背景调查,但是你不可能完全指望这一个指标。

我打个比方,借用三位明星,现实中相信她们都看不上我,我没有冒犯的意思,只是为

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假如选择权在我手里。周慧敏和贾玲都站在我面前,周慧敏是P8,贾玲是拆迁户,你问我选谁?

我选P8。

那么反过来,假如周慧敏是拆迁户,贾玲是P8,你问我选谁?

我选拆迁户。

你觉得我没有原则是吗?其实我很有原则的,我一直在选周慧敏,你没看懂么?

有人说,你这是以貌取人,那如果是周慧敏和林志玲站在你面前。

周慧敏是P8,林志玲是拆迁户,你选谁?我选P8。

周慧敏是拆迁户,林志玲是P8,你选谁?我选拆迁户。

这又是为什么?为什么总是盯着周慧敏不放?

很正常,个人取向。人总有自己的偏好吧?

阿里的P8有上万人,你所在城市的拆迁户恐怕也不下上万人,难道只要是P8或者拆迁户你都可以吗?

所以我才说,你给的信息不够,没有办法做判断的。也许你把照片贴出来,我就会有倾向性了。当然,我的倾向性不代表你的。

但是人确实是多方面因素组成的,人的相貌,身材,气质,谈吐,性格,都会影响别人的看法。

你说P8的学历很好,但如果P8长的很磕碜,反过来拆迁户长得像古天乐,那我也会倾向于后者的。

明白么?优势劣势,牵涉方方面面,最后是综合起来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如何选,其实我是给不出答案的。但是,我发现很多女性读者在对男性做财产背景调查的时候,不懂得最基本的财务评估方法论。

这个我擅长,这是今天的主题。

因为你在投那些创业团队的时候,是不看前面那些的,有的CEO长的很丑,你还是会投他的,有的CEO性格很古怪,你还是会投他的。

这里面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对方的财务状况,但是这个财务状况的指标并不是你告诉我的,阿里P8,或者拆迁户这么区区几个字。

所以我要花一整篇来教你如何正确的判断一个人到底有没有钱。这不一定能够让你爱上谁,或者不爱谁。

但最起码,能让你不被骗。我们先来看拆迁户。从财务状况上来分析,拆迁户有几套房子,有几万块的房租,这就是收入,他的收入形式就是收取房租。

这个每年小几十万块钱的收入,从数目上看,是明显弱于P8的,但是从时间长度和稳定性上看,是明显强于P8的。

房租你可以收几十年,但是P8的位置不可能给你做几十年。所以如果P8的年收入和拆迁户的房租相等,那么从财务上看,我一定会给前者更高的财务健康评估值。

但是现在明显不相等,那就要看差多少倍。

这里我们要引入一个概念,年结余收入的概念。

税前收入,税后收入的差别我就不说了,大部分人都应该是知道的。

很多时候为什么大家对于体制内的偏好开始渐渐大于体制外了,就是因为人们开始会计算两件事了。

一个是税后收入,一个是稳定收入。

收入不一定都是税后收入,收入不一定都是稳定收入。一个明星也许今年赚了3000万,可如果她明年黄了,恐怕这就是终身收入。

如果她进去了,面临各种商家的违约起诉,又或者进去了,面临巨额罚款,那么她的收入还可能是负的。

所以我们直接来讨论税后收入,与稳定收入。

税后收入是净收入,可是不一定等同于结余收入。

你比如这个拆迁户,按照女读者的说法,他每年的房租能够收回来30万,可是剩下的,或者说存下来的,大约只有15万了,人嘛,一定有基本开销的,不能喝西北风。

那么另外一个P8的税后收入在100万,如果也按照相同的开销扣除,那么结余是85万。

85是15的五六倍。你注意,100也许只是30的3倍多,可是按照结余计算的话,就扩大了五六倍。

这是很多人会忽视的,可是这个真的很重要。

有钱的力量比你想象的还要强大很多,就体现在净结余上。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人就是这样,你越有,越给你。

那个100万只比30万多了三倍多,可是到了净结余,一下子变成五六倍了。老天爷对有钱人更偏心。

你说后者也许开销更多,后者每年花掉30万,只剩70万。可是你想过没有?每年花掉30万,和每年花掉15万,生活质量是不同的。

换句话说,如果你花掉了更多,那也是你自己享受到了。

理解我表达的意思吧?这就是为什么我要考虑双方开销一样的情况下,按照基本平移的方式去计算年净结余对比。

把五六倍这个数值考虑进去之后,拆迁户的收入稳定性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

因为人家做十年,等于你做五六十年。人家做二十年已经超过人类的寿命上限了。

所以如果是两个团队,你纯粹站在资本视角去评估,是这样一个收入比例的话,我肯定会倾向于P8。他的财务更健康。

他是有风险,可风险是与时间息息相关的。就像高频交易,假如你的总资产只有1000万,加100倍杠杆是10个亿,这对你来说是疯了么?

并没有。如果你持仓时间不到一秒钟,那风险实际上很低。

为什么?因为一秒钟之内世界没啥变化呀。

你看着很危险,一个只有1000万的人借助杠杆瞬间打出了10亿的一拳,他在挑战比自己大一百倍的存在。

问题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他只要够快,人家就奈何不了他。

如果你足够快,你甚至可以以路人的水平去揍东方不败。因为你打得着他,他来不及打你的,这就是时间的价值。

时间与风险之间是有关系的。

我发现很多人都理解不了时间这个维度,她们的思维是单向的,得出来的结论是生硬的。

你比如说体制内很稳定,这个说法对不对?对。

可是如果由此就得出体制内一定胜于体制外,甚至体制内年薪30万都胜于体制外年薪300万,那就是胡扯。

体制内年薪30万,你的净结余也没法超过15万,体制外300万税后净结余仍然有200万。

这之间差了十几倍。他一年顶你十几年,你没有意识到风险天平的倾斜么?

我当年为什么辞职?其实我可以始终保有自己的工作的,我可以不做纯粹的资方。

问题是,那时候,我身为资方一年的收入已经超过身为劳方一辈子的收入了。

第一年我已经稳赚不赔了,第二年我多了一辈子,那么你告诉我说,我坚持把劳方这份差做下去的理由究竟是什么?

不可能是财务理由了,除非我十分热爱工作。

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再稳定,也不如已经兑现到手。

明白为什么吗?因为兑现到手意味着在无穷小的时间内,你已经拿到了,而再稳定,你不都得等几十年吗?

如果几十年里等来了部门裁减,像90年代一样文化局局长下岗在院门口摆摊卖橘子,你稳定了个寂寞?

记住我下面这句话:

再稳定,如果时间拉得太长,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再不稳定,如果时间缩得够短,本身就是一种稳定性。

因为时间影响了确定性。

我们今天不是来聊投资的,我们是来聊择偶当中的财务背景评估。

我之所以用这个极端的例子给你解释时间与风险的关系。

就是想告诉你,P8的工作虽然相对于拆迁户很不稳定,但是只要年净结余的倍数比足够高,就等于缩短了风险时间,也就提高了他的财务评估值。

这是一个方面,我们通常评估一个团队,先要评估这个团队当下的收入状况。

这是一个非常通用的手法,你不仅见能够用来评估你的男朋友,你也能够用来评估你所在的公司,甚至评估你想要投资的公司。

这就是基本方法。通用的。

第二个方面,评估不可能只看当下的,甚至重点从来不在当下。我们要看看这个团队未来的,或者说潜在的发展势头。

换句话说,人的价值其实主要取决于你还能做什么,而不仅仅是你做了什么。

这个拆迁户,他如果除了家里蹲和收房租之外

什么都不会,那在我看来,未来的增值部分的评估分近乎于零。

甚至可以说,他还不一定比得上一个体制内,年收入几十万的人。

体制内的优势就是稳定性高,收房租的优势就是稳定性高,甚至比体制内还略高。

问题是,体制内这个人,他有升迁的可能,如果你告诉我这个收房租的,他一年只能收回来几十万的房租,扣除生活必要没多少结余,那么他的财务前途,等同于一个体制内无法升迁的人。

可是,如果你告诉我,他不仅仅会收房租。他还会把房子改造成短租房,供给旅游者日租使用。

然后做二房东,改造更多的短租房,开辟了自己的日租小事业,那在我看来,就不同了。

如果还能进一步,他把这样的一个模式总结成方法,能够在别的城市复制,甚至同时开辟抖音,把探房,改造房变成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只要他经营状况良好,就有可能拿到融资了。

这时候谁还会用拆迁户这三个字来形容他呢?他是个拆迁户不假,可他不仅仅是个拆迁户了。

你想一想我为什么一定要把拆迁户这个属性剥离出去?

因为拆迁户是运气,运气有价格但是没有价值。运气是不可以重复的,而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身上可以重复的那部分。

你注意,可以重复的那部分。

我们假设深圳某个平均楼价在2000万以上的小区。有两个邻居,A和B。A是一个上班族,他是房价在100万的时候买入的,十多年来老老

实实上班,还房贷,最近刚还清。他现在房子涨到了2000万。B呢,他是刚刚花了2000万现金全款买下来的。

你说这两个人是不是同一个收入水平?他们对财务的理解是不是同频?肯定不是。A这个人一辈子是没有摸过2000万的,虽然理论上他的房子值2000万。他要怎么样才能理解2000万呢?

很简单,把房子卖掉,卖2000万,去创业,如果一轮下来,我们不说他能赚钱,只要他用2000万起家,三年里做了3个亿的流水,发了5000万的工资,最后没赚也没赔,还能拿回自己的2000万。那一刻,他才真的脱胎换骨,和B同频了。

当然,我相信他大概率会输光。所以开头我就认为,虽然名义上他和B是邻居,其实在对钱的理解上,并不是一个level的。

有钱,和理解钱是不一样的。而理解钱需要你不停的赚钱,在任何时代都能够跟得上风口,不能说你90年代凭运气赚了点钱,买了辆摩托骚包了一下就被时代抛弃了。

那不是实力,那是运气。你要始终能够赚到钱,要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那才能证明你的钱不仅仅是运气得来。

而这种特质正是我们寻找的,投资人在寻找这个,很看重男朋友钱景的女读者,其实寻找的,也是这个。

投资人要知道的不是你们公司当下的估值,而是你未来能不能上市,能不能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这位女读者既然拿拆迁户和P8在作比较,说明她心目中关注的是两个人将来谁更有钱。

怎么才能知道?如何去判断?必须要把运气的

成分剥离掉,我需要知道的是如果没有运气,

你能不能上升?如果能,我这笔投资就很难亏。

明白这意思吗?扔硬币,无论哪个面朝上,我都微赢,如果硬币立起来了,我大赚。只有这种赌局,才是好赌局。

找团队是这回事,看男人的钱途,也是一样的思路。

看拆迁户是这样,我们看P8也是一样的。天底下的P8多了去,什么样的P8很重要。

你经过时间的筛选,最后会发现,很多大佬昔日也许都做过等同于P8的位置,就是高级码农。很多后来开滴滴的,也曾经做过类似P8的位置。

为什么结局大不同?

所以,我一直想知道的是这个人,而不仅仅是当下的描述。

大城市里面有很多人因为买房买得早住在千万以上的房子里,可是他们因此就财务自由了吗?并没有。

为什么?因为增值的仅仅是房子,不增值的是人。那个任何时期都能住到核心地段,核心地段500万的时候住进去,核心地段5000万的时候依然住进去的人,这个人,是资本在寻找的。

马云讲,从来不是人追着钱跑,是人追着钱跑是赚不到的,是钱在追着人跑。

这里面的人,就是指上述我说的这种人。所有的投资本质上都是在投人,不是在投钱。

所以我那天强调说,只要我们还处在商品社会当中,赚钱的本质就始终是你对于系统的占有。

你是不是一个好的,有前途的赚钱系统的拥有者,或者部分拥有者?

赚钱系统可以是任何东西,你拥有公司的股权,享受分红与增值,这是系统;你拥有作品,享受版税,这是系统;你是明星,提供公共服务,这是系统;你收取房租,同样是系统。

你拥有什么样的系统?你知不知什么样的系统是好系统?你知不知道随着时代的变化在系统之间如鱼得水的切换?

所以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你懂不懂系统。

不同的系统,稳定性不同,你比如收取房租的稳定性强于做明星。

可是我前面说过,不能光看稳定性,还要看大小。

这个大小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有的人年入过亿,有的人年入不到10万?为什么?

五个字:杠杆的力量。

其实就是杠杆的力量,没啥神奇的。贝多芬那个时代的人,钢琴弹得再好,也只能弹给顶多数百人听。

再远就听不到了呀,怎么听?演奏场地就那么大,在古代,如果广场上弹奏,来了十万人,后面的人听得见么?

规模,限制了收入。

周杰伦并非音乐才能远超贝多芬,他只是因为所处的时代技术上发生了突破,以至于可以加杠杆。

贝多芬只能弹奏给国王听,这就是最高售价了。其他的人,例如村汉,只能听村里小芬的演奏。

可是周杰伦的歌,可以同时卖给上至国王,下到贩夫走卒。他一个人通吃。小芬没市场了,所有人都去听周杰伦了。这就是杠杆。

我为什么前面关心那个拆迁户的第二事业?就是因为我知道,他那点房租没有杠杆的情况下,一辈子也富不了,到小康打住了。

同样,如果那个P8,没有杠杆的力量,P8就是终点,就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后面等着他的是下坡路。最后也有可能去开滴滴。

所以能加杠杆还是不能加杠杆,是两种人。

如果你告诉你,你赚钱全靠开滴滴,那你的顶部很清晰,你绝对拉不到人投资你,入股你。

一个人一天就24个小时呀,你怎么开也开不出第25个。

所以无论是拆迁户,还是P8,评估他们未来的事业,就是看他们有没有加杠杆的途径。

没有途径,不可能富,无论如何不可能。

有人跟我讲,杠杆有风险,这句话是对的,但是是废话。

利润本身就来自于风险,风险无法规避,规避风险等于规避利润,这是盈亏同源决定的。

所以怎么样?所以风险只能管理,不能规避。

我们要做的不是躲避风险,而是迎着风险拥抱它,并且把它管理起来,这是唯一的道路。

我再强调一遍,唯一的。

普通人想要改变命运唯一的道路就是不做普通人,而不做普通人就绕不开杠杆,绕不开风险,绕不开风险管理。

你要么认命,要么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这东西和种地几乎是一样的。你说一个农民,他是怎么学会种地的?

他在种地的过程中才能学会种地。没有一个农民可以不种地学会种地。

同样,风险管理就是在管理风险的过程中,学会的呀。

他从小险到中险,从中险到大险,他是在不停的出海的过程中,慢慢的在尝试摸清楚大自然的脾气。

那种老不死的,都是从一次一次的危险的边缘走过来的。一个人,好端端的,想要从素人直接变成老不死的,做不到。

同样,一个人,如果不从小风险开始,上来就冒大险,想要变成老不死的,同样做不到。

他大概率很快就会被大海淹没。

我们那天说,建根据地,玩稳定态与非稳定态的那一套。

就是想让你明白,打造赚钱系统,才是正确的方向。而这个过程中,你要学会风险管理,逐步体会时间与风险的关系。

最后,回到读者的问题,你不能仅仅评估别人,你也要评估自己。说穿了,你能提供什么?你能长期持续提供什么?

这个话题绝不仅仅牵扯婚姻。

我想要介入别人的事业,也不可能光评估人家的当下的财务状况以及未来的财务前景,我也要思考,他的事业与我的能力之间的契合点是什么?

除了投钱,我还有什么利用价值?我是能给他站台?还是能给他介绍人脉?还是能够做

他幕后的军师?

没这些后续的服务,我投了也守不住的,等人家事业起来了,一样会把早期的天使投资人的股权稀释掉,甚至踢出局,再寻常不过。

说穿了,所谓资方,无非四件事。

理解赚钱系统,打造赚钱系统,参股赚钱系统,融入赚钱系统。

重点是融入,成为系统的一部分,否则前面全白干。

你的价值不取决于你做了什么,而取决于你还能做什么。这句话适用于一切人,包括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