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天半子是做不到的,胜人半子是有套路可循的22/6/13

推文时间:22-06-13

大号聊整顿职场的00后,那天我讲的东西其实非常简单。

但我发现还是有很多人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精选只能有100条,大部分人的问题放不出来。

那咱们今天干脆把话说得白一点。大不了绕开风控,我也得让你弄明白了。

因为大部分人都不是富二代,也不是企业主。这辈子,别的可以不做,不上班不现实的。绝大多数人这一生的光阴都耗在职场了。如果职场失败,那可想而知。所以我打算绕开风控,把话聊白了。

如果这么白,你还是脑子拧不过这个弯来,那就算了,这辈子就别想了,洗洗睡吧。前半辈子望父成龙,后半辈子望子成龙,反正你是成不了了。既然都绕开风控了,干脆劲爆一些,咱们拿《人民的名义》这本电视剧来打比方吧。

《人民的名义》里面最有名的就是祁同伟的那句话,胜天半子对吧?他做到了吗?没有。

我说过很多次,成年人的目的是赢,不是嘴上赢,嘴上很牛气,没用的。

胜天半子,一开始就把自己摆错了位置,天道,从来不是你的敌人。就像背后一头熊在追一群人,你非要杀回去和熊死磕,说我要胜熊半子,激动归激动,是最好的策略吗?

当然不是。最好的策略是什么?是胜人半子。

你的对手从来也不是熊,而是你身边的同伴。

你要跑的不是比熊快,而是比身边的人快。这就叫胜人半子。怎么才能做到?怎么才能胜人半子?全文九千字,需要一些阅读耐心。下面进入正题。

我们不说什么祁同伟,高育良,那些是坏人,我们不学坏,我们学好人。好人里面排第一的,肯定是侯亮平。但这个你学不了,真学不了。

你想想,侯亮平去汉东,顶头上司季昌明可是和高育良一个级别的,比祁同伟还高一个级别。祁同伟心心念念想升迁,就是想要升到和季昌明一个级别,甚至不惜跑去陈岩石家里锄地。

当然,这不算什么,他还去赵立春坟头上哭丧。那么这位季昌明,他在面对侯亮平老婆的时候,态度是非常温和的,甚至是小心翼翼的。

这不是一种男性对女性的尊重,因为季昌明已经59了,算岁数,他和高育良同岁,算辈分,都是侯亮平夫妻俩的长辈,属于老师这一级的。

老师对学生这个态度,可见学生不一般。所以侯亮平你学不来,侯亮平我们聊不来,学不了的东西,不是我们的重点。我们就聊聊老季,季昌明。侯亮平第一次行动失败,很大责任归咎于季昌明。侯亮平已经通知好兄弟陈海,对即将出逃的丁义珍实施抓捕,但是被季昌明按下了。

季昌明可以不按下来,但是这么做,就违背了咱们的标题。

知道做什么,比知道怎么做更重要。

陈海不知道怎么做么?他知道,在具体行动的时候,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季昌明为什么要把他按下来呢?因为他要弄清楚上级的决定是什么。

这个上级是指他在当地的上级。所以他带着陈海去开会了,这个会议是高育良主持的,李达康也参加了。丁义珍是李达康的下属,季昌明是高育良的下属,这里你要注意,虽然季昌明和高育良同级,但他就是高育良的下属。这就像一个人是经理级的高工,另一个人是部门经理,两个人在公司的级别也许是相同的,但是前者归后者直接领导。

季昌明是要report给高育良的,虽然他是被双重领导,但是在当地,就是如此。看过电视剧的都知道,高育良和李达康不对付,因为俩人谁能升迁,正在角逐中。如果站在邀功的视角看,季昌明不去汇报,默许陈海配合侯亮平抓捕丁义珍,似乎是在帮助自己的领导高育良打击对手。

因为丁义珍是李达康的手下嘛。说不定可以牵连上什么。

问题是,在领导不知情的情况下,你擅自做这个决定,马屁拍对了则已,拍不对,就拍到驴蹄子上了。你不知道领导是个什么安排,你也不知道领导怎么想的。

这种情况下,汇报是必要的。职场很漫长,也许长达35年或者更久,你对一次不一定能升迁,可是你错一次,也许就从此止步不前了。所以季昌明的做法,要比陈海靠谱得多。你想想看,你在一家公司里,你是软件部门的,硬件部门让你做一件事,首先要怎么样?做吗?不,首先要问问自己的经理,要

做吗?要怎么做?要做到什么程度?注意,这是三个问题,具体自己去想。知道做什么,比知道怎么做,更重要。不知道做什么,就先去问问自己的顶头上司。季昌明就是这么干的。当然,结果是丁义珍给跑了。

跑了糟糕吗?并非如此。要知道,你汇报了之后,抓捕行动的总指挥就变成了高育良,而具体指挥者,就变成了祁同伟和自己派去配合的下属陈海。抓捕失败,第一责任人,是高育良。你没有责任的。站在季昌明的视角下好好想想,不汇报,所有的风险都自己担,做对了,做错了,你是不知道的,因为你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信息洼地上。

上司的信息总是比你要全面。可是汇报了,做成了,是功劳,做不成,没有过错。而且你坚守职场底线,这个底线就是要汇报。你注意,李云龙为什么多次被一撸到底?

他很多时候明明打赢了。就是这个原因,他总喜欢擅做主张。用孔捷的话说,李云龙干的那些事儿搁在自己头上,早被毙一千次了。

何况那是打仗期间,特殊情况,而且李云龙才能十分出众,难以取代,资历又老,种种原因合在一起,才造就了他的特例。回到季昌明,早请示,晚汇报,这就够了吗?当然不够,这么做只是为了让你不出错,不意味着你就可以立功。

那么我们看看季昌明是怎么立功的呢?侯亮平调来了汉东,成了季昌明的手下,他带着五辆车,一路咆哮着在高速上追李达康的专车。硬是把他的车堵下来,当场抓捕他的老婆,欧阳菁。李达康随后一通电话投诉到季昌明那里去,质问,你这是上演美国大片吗?在他看来,这就是高育良的授意。

很明显嘛,侯亮平是高育良的得意门生,季昌明是高育良的下属。

现在你们俩整这么一出,不是为了搞臭自己,好让高育良胜出,又是为了什么呢?季昌明怎么安抚的李达康,这不重要,那只是工作方法问题。

我们接下来看,他做了一件什么事儿呢?他又去找上级汇报了。你看,又回到标题了,知道做什么,比知道怎么做更重要。他去找高育良汇报了吗?不,他绕过高育良,直接去找沙瑞金,也就是上级的上级,去汇报了。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高育良是没有能力把李达康怎么样的,俩人平级且无指挥关系。涉及李达康的事,汇报了也白汇报。更重要的是,他需要弄清楚上级的上级,在更大的一件事情上的态度。那就是沙瑞金到底支持谁。他在跟沙瑞金汇报的时候,指出了三点。

1、李达康的老婆违纪,已经被找到了证据。

2、俩人在前一天晚上突击离婚,过于巧合。

3、李达康用自己的专车送老婆上飞机,目的是出逃,说他不知情,很难相信。然后他说什么?什么都没说,静静地等着沙瑞金做决定。

沙瑞金告诉季昌明两点,

1、我信任李达康。

2、李达康不是工作重点。好,明白工作方向了吧?于是季昌明马上转折,全力向高育良开炮。理由就是高育良搞小圈子。

知道做什么,他已经知道了自己下一步重点要开展的工作是什么了。

后面你就看得很明白,季昌明再也不像此前的小心翼翼,唯唯诺诺,早请示晚汇报,各种走流程。他变得非常的思路开阔,且勇于任事。

比如协助侯亮平,一起打埋伏,对直接上司高育良隐瞒;再比如,据理力争,保护侯亮平,确保他能够完成调查高育良的工作。

季昌明为什么要直接对沙瑞金做这次汇报?

就是要弄清楚,做什么。

知道要做什么,比知道怎么做更重要。

侯亮平是沙瑞金调来的,冲在一线的,自己要做的,或者说扮演的角色,就是协同,或者讲,确保侯亮平一定能做成功。这就是上级的上级,对自己的期待。

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这种工作方式是吧?你会说,当初上级的上级是赵立春的时候,你怎么不针对高育良呢?之前沙瑞金没有到位,或者说,态度没有亮明的时候,你怎么做事不积极呢?

你这种想法,是一种情绪化的想法。这种情绪化的想法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建立在你默认自己是全知全能的基础上。

你总是觉得,自己是全知全能的。听领导指挥,就显得谄媚。协助领导的领导,干掉领导,就显得没义气。

是这么想的对吧?正确的答案是,你不是全知全能的,而且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你处在信息洼地。正常情况下,你必须默认领导就是比你正确,即便你怀疑他的决定,你仍然要这么想。除非他明显违规了。只要在职权范围内,他说什么都是对的。

他说李达康没问题,你就照这个思路去开展工作就可以了,有不同的想法,可以保留,但不可以带着情绪对抗工作。

那么同样的道理,上司的上司肯定比上司更正确。上司的上司告诉你,你的上司有问题,那他就是有问题,你的工作就是去寻找问题。

你可以反驳,但是我告诉你,反驳无效。我告诉你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你跟着一个旅行团去旅游,导游怎么说,大家就怎么做。导游有没有可能错?当然有可能。问题是,如果大家都不听导游的,这队伍没法前行,一步都行不通。

一个队伍两百个人,东西南北分四个方向,怎么走,你告诉我?

集体生活本来就是这么过的,匈奴人也是这么过的,士兵听百长的,百长听干长的。你要保持队形一定是这样的。

你完全可以认为我说的都是胡说八道,可以的,办法很简单,你创业,你做老板。

你是老板,你说了算,你说怎么做,就怎么做。但如果你不是老板,你只是个打工的,无论你是小兵,是经理,是高管,你都绕不开标题的这句话。

知道做什么,比知道怎么做,更重要。因为这就是集体生活中最重要的那句话,没有之一,你注意,没有之一。

有人觉得这很简单呀,不就是听话么?你觉得听话很简单吗?你真的能听懂别人在说什么吗?你以为上司会像我一样,这么直白地跟你说话吗?

当然不可能。有些话,他没法明说的呀。所以听中国人讲话,不要听他说了什么,要听他没说什么。怎么听?你要动脑筋呀,否则留着脑筋干嘛呢?跳皮筋么?

一个人,别的不说,单单想要听懂自己上司一个人的话,就要花费无数的精力。你想弄清楚上司的意思,你总得知道他想要什么吧,你总得知道他能要什么吧。就是我们那个干古一问,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愿意放弃什么。

单单针对自己问清楚这句话,已经足够淘汰9成的人了。现在可不光是针对自己问,而是你还要针对上司问。上司有什么,上司要什么,上司愿意放弃什么。

好难的,操自己的心已经够累了,谁还有心思操上司的心。季昌明有呀,他天天都在问,高育良有什么,高育良要什么,高育良愿意放弃什么。

职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老季,能不退,这已经很难了。这已经足见他平日里下的功夫。他门儿清,他知道高育良要什么。所以在陈海配合侯亮平抓捕丁义珍的时候,他才果断地打断了。因为他敏感地意识到,这件事牵涉高育良和李达康两个人,十分复杂。

尤其在这两个人角逐没有出现结果的档口,更加敏感且复杂。这种时候,就要请示汇报,高育良主持,李达康参加,最后的结论是会议结论,有会议纪要的。自己只是执行方。

一个细微的决定的背后,是花了很多年心思的储备。包括为什么绕开高育良向沙瑞金汇报,那更是多年浸淫之下的炉火纯青的对于稍纵即逝的机遇的敏感。

你想想看季昌明的开头,三板斧,刀刀见血,如果沙瑞金听了汇报,决定是调查李达康。那自己没做错什么呀,将来高育良问起,自己为什么绕开上司,直接跟上司的上司汇报。

你就说为了上司着想,他就是不想让沙瑞金觉得,是高育良与李达康有什么不和睦。由他季昌明出面,砍李达康三板斧,显得更符合流程,也显得高育良置身事外。

你完全解释的通呀,将来高育良只会更信任你。反过来,如果沙瑞金力保李达康,那么自己的价值就更大了。自己虽然是高育良的下属,但是是平级的哦。侯亮平如果要调查高育良,无法离开自己的配合。

这里你要注意,没有人可以通过主动拿掉自己上司的方式来升迁,这是职场大忌。但是,如果上司的上司,要拿掉上司,然后让自己升迁,这是很常见的。有人可能会问了,上司的上司知道上司有问题,你为什么不知道?你当然不知道,不知道才是正常的。我说过一万次,信息不对称是上下级管理当中最常见的。正常情况下,上级就是比下级知道的更多。

如果你知道你的上司有问题,有很大的可能是因为你也有问题,你们俩同流合污了。

否则你的上司为什么要与你共享信息呢?你想想看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所以作为季昌明,提出对李达康的三个怀疑很正常;当沙瑞金否定掉他的怀疑,他不再问了,也很正常;当沙瑞金指示他怀疑的方向要放到高育良身上,他立刻表示支持,更正常。那么我们这里唯一要防止的是什么?是自己被当枪使了。

就是说,正因为信息不对称,你一味地服从命令,可是命令也许包藏了你不知道的原因。怎么防止自己受害呢?很简单,符合流程,符合逻辑。季昌明在这一点上就做得非常好。

你觉得他好像有私心,但那只是好像。季昌明是剧中的正面角色,与高育良,与祁同伟不同的地方究竟在哪里?

就在这里,他有底线,有原则。他的服从命令,甚至是揣摩命令,都是在有底线,有原则的基础上展开的。祁同伟有底线吗?没有。他的遭遇确实有很多值得同情的地方,可是他没有底线。他并不仅仅是谄媚,屈服,不是这些。他的问题在于没有底线了。而高育良,他没有原则。

一个突击了三个月《万历十五年》的服务员,就把他拿下了。他还骗自己说,那是爱情。你仔细想想,高育良这辈子想要什么?他的追求和季昌明没啥区别的,他俩也是同一个级别的。

我没看过小说的续集,如果有,季昌明很可能高升了。说不定后来接替了高育良在汉东的位置。从结果的角度看,高育良就是要反思的。他应该反思,为什么季昌明做到了,而自己最后身败名裂。我觉得,从剧中某一件事就能看出来。

赵立春的儿子找李达康碰壁,找到了高育良。俩人做了交易,高育良说把李达康调走,事儿就给他办。这就是问题,他这人没有原则。原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一只鸡,看到地上有个虫子,无毒的虫子它就吃,有毒的,那种看起来就色彩斑斓的,它就不吃。这就叫原则。

人渴的时候会喝水,为什么不喝毒酒呢?因为后者有后患,叫做饮鸩止渴。我们很多时候都是给自己找理由,给自己的懒惰找理由,给自己的短视找理由,给自己的缺乏耐心找理由。

高育良也到59岁了,也到最后一年了,季昌明也到59岁了,也到最后一年了。按说高育良还是季昌明的上级呢,可是最后呢?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季昌明更像一个成熟的投资人。

市场里有句俗话,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父,会等的是大师。

人生有的时候就像打麻将,有时候不吃呢,就踏空了,有时候吃进来,反而会错过后面更好的。

究竟在什么时候出手呢?要你自己去权衡。季昌明就是这样一个高手,高育良有问题,季昌明就协助沙瑞金解决问题,立下大功,信任妥妥的,功劳大大的。你反观高育良,他明知道给

赵立春的儿子批条子是饮鸩止渴,可他还是贪嘴,还是喝嘛。他这人就控制不了自己,一个服务员都能把他拿下,可想而知,这人有多少斤两。

他忍不住,他忍不住踏空的寂寞。投资是一回事的,有的钱忍着不赚,是因为那钱拿了后患无穷;有的钱,赚得很果断,是因为时机稍纵即逝。

如果老季不主动汇报,等着沙瑞金指挥侯亮平把高育良拿下,那自己怎么平添这笔指挥之功呢?这就是老季的眼光,十分独到。这个过程,你想想看,人家在职场上熬了多少年,多少的心血,多少的积累,多少的等待。

就像篮球决赛的最后一秒,投进一个扭转比分的三分球。最后上司挂了,自己成了上司。精彩绝伦的表现。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并不是说大家都能学老季。

学完整的老季太难了,只要学了他一点点,就足够自己受用不尽了。我举几个职场上很常见的例子。比如我以前在芯片公司的时候,有个员工就常抱怨,经理不待见他。其实他岁数很大的,他那时候就40多了。

我一直觉得这种岁数的人应该有基本的情商,但是他没有。

他和他的经理之间,到底有什么小摩擦呢?其实很简单的。他是驱动部门的,负责写驱动,总有些做项目的部门,报BUG给他,他不请示经理,就优先处理。

这里面的关系其实明眼人一看就懂了。他的经理上面那个总监,和项目部门的经理上面那个总监,这俩总监之间不对付。因为都想升副总,位置只有一个。谁升了,谁之后就能一统软件部门。

那么站在这个驱动工程师的经理的视角下看问题,工作的第一要务是什么?

知道做什么,比知道怎么做更重要。自己的总监希望自己下属部门的业绩优秀,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形成比较优势,你看,我带的几个部门,比那个总监带的几个部门,要强。那么提升比较优势,除了自己的下属们卖力干,还有什么途径?

很简单,让对手的下属团队比自己的烂。美国就是这么干的,如果自己的经济够烂,那只能让欧洲的更烂。

只要欧洲更烂,自己就显得不那么烂,这就叫比较优势,避险情绪就产生了。那么现在,你作为A总监下面的部门下的一个员工,成天帮B总监下面的部门提升业绩,你不是吃里爬外是什么?

经理有没有办法把这段话像我这样明白的给你说清楚?有没有?当然没有。

但是经理已经多次提醒你了,以后给别人做事之前,先来问问优先级,你要是拎不清,我来帮你定。话都讲到这份上了,你还不明白,那你能待得下去吗?

我知道很多人怎么想,我就是一个做事的,为什么要让我牵涉到这种部门墙,甚至是总监之间的竞争问题上去?答案很简单,因为即便是工具人,即便是一个鼠标一个键盘,也要符合按下去的那个人的预期,才能有利用价值。

你买一个键盘是干嘛的?你按N,它就要弹出N,如果你按N,它弹出M,你还会要它吗?

你见过有哪个键盘是你按下N,它高兴了弹出N,不高兴了弹出M的?这还是键盘吗?这是精灵吧。

所以很简单,除非你当老板,你想干啥就干啥,你想咋干就咋干。否则,即便你只是打算做一个工具人,做一个最基层的员工,你依然不可避免的牵涉到这句话。

知道做什么,比知道怎么做更重要。我们是上面说的那位工程师,愣是能为了这种事最后被裁了,值么。但凡花点心思,知道牌桌上玩到哪一步了,这种事很好处理呀。

比如俩总监争副总,部门经理们想什么,这种事儿还需要上级点拨,反复敲打么?会来事儿的,早就给安排上了。你完全可以两头都不得罪的。

第一时间响应其他部门的要求,然后让这件事很自然,很合理的黄了。站在B总监下面的部门的视角,你这人态度很好,从不妥为,响应积极,一点没有部门墙的隔阂感。站在你自己的,A总监下面的部门的视角,你太懂了,太会了,太能来事儿了。让人家的事儿黄了,还不留痕迹。

要是有这点心思,至于40几岁还在做工程师么?

再举一个例子,高端点的,我以前举过。我说,自己有个前同事,某家芯片公司的,他因为生得晚,85后的,没有机会升迁。在经理下面熬了很久。

直到某一天,公司上市了,经理分了好几干万,他一毛钱都没有。于是怒了,愤而离职。我跟他讲,你再等半年,经理的位置就是你的,股票还会有下一次,下下一次的,你娃儿日子长着呢。因为芯片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类型不一样,你能熬到45,50。他不愿意,跳槽了。

我为什么笃定一定是他?道理和老季的案例一样。这个小兄弟的经理的上司,某个总监,自己偷偷在公司外面开皮包公司,伙同公司的销售一起作案,在未经老板许可的情况下,私下代理公司的芯片,而且还让自己的下属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自己的私人客户开展技术支持的业务。

这种吃里爬外的事情,黑老板钱的行为,工程师们不知道不稀奇,那几个部门经理一定是知道的。换句话说,当这个总监被拿掉的时候,之所以他的经理们没有第一时间被拿掉,是因为没法同时拿掉。同时拿掉就瘫痪了嘛。

一个经理,曾经伙同上司,出卖过自己公司的利益,这种人老板是容不下的。如果他没有股票套现,也许会苦苦哀求,也许会改过自新,也许会被留任。可是,他股票套现了,他现在又有无法查明的污点,又有钱,他怎么可能还赖在位置上呢?所以他必然会走,而公司也必然希望他走。

那么这时候,谁会继任呢?很简单,公司希望这个部门将来主要承担的任务是什么,那么当下的负责人,就会继任。

如果公司希望这个部门负责驱动,那么驱动组长继任,如果公司希望这个部门做芯片验证,那么验证组长继任。现在公司希望这个部门做项目,而这个小兄弟是项目组长,那当然是他继任。

他只要愿意留下,就是他。他走了,反而很麻烦,因为还要空降,或者重新培养。这就是转折点,你也许干了八年,都没能得到升迁,就在你要走的那最后的半年,机会降临了。因为那八年里,你只是知道自己怎么做,你是个键盘,人家让你弹N,你就得弹N。

可是最后的半年,有个机会给到你,让你看清楚,自己能够做什么。你能做什么?

你能够在原经理离职的情况下,顺利的接管部门,帮助公司度过不确定的时期,稳定团队。这时候你才能趁机要价,因为人家有求于你了,否则你凭什么要股份呢?

你注意,公司里的职场,要比老季面对的职场,简单得多。因为原则少了好多。在公司里,你只要不违法,不违规,不违背职业道德,剩下的随你做,公司本来就是市场自由竞争下的产物。你想想看,我前面举的那俩职场里的例子,有哪条是不合适的?一条都没有。

市场自由竞争下,你只要三不违,你爱干啥干啥。当然,有心的读者看到这里肯定会问我,为什么你举例子用的是老季,而不是全剧浓墨重彩的李达康?

这一点很简单,李达康是抢戏,问题是,他这人只侧重了唯上。

你注意,知道做什么,需要唯上,可那是带着脑子的唯上,不是不带脑子的。从赵立春到沙瑞金,工作的侧重点或者讲方式方法都已经变了,他没有第一时间敏锐的意识到,而是带着老方法投入新工作。从这一点上看,他的那种唯上,不可取。起码没有把知道做什么,落实到点子身上。

全剧刚开始,是他下的命令强行大风厂拆迁,在已经有人重伤,几十个烧伤的严重情况下,他这个现场总指挥还在想着趁乱拆了,以免日后难办。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他这个人是很没品的。他后来为什么忽然变卦,不拆了,甚至站在工人一面去了?原因只有一个,因为陈岩石打了一个电话,管新来的沙瑞金,叫小金子。你品,你自己品。

李达康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多年秘书出身,敏锐性很强,态度立马180度大转弯,从支持山水集团,到站队工人,一瞬间完成了切换。垫钱也要把拖欠工人的4500万给还了,这一切难道是冲工人去的?不是的,是冲小金子去的。

李达康就这么个人,唯上。但是他的优点很明显:

第一是他真的能做事,有能力有缺点的人,任何时候都会让人犹豫的,就像遇到吕布,你用不用。

第二是切换快。李达康和李云龙一样,驴脸,说变就变。他这人非常灵活。没有高育良那种大学教授的倨傲。

第三是不粘锅,你有没有发现,李达康其实很清楚自己的手下,妻子各种违规的行为,他都知道,但是他自己从不沾。

俗称常在河边走,从来不湿鞋。就是说,他很善于利用一批烂人用违规的手段来达成目的,可是,一旦遇到问题,他从来不包庇,马上推出去祭旗,迅速完成切割。

也就是说,他这人用人,但从不护短。这一点高育良远不如他,高育良当老师当久了,用人护短,最后自己不得不上了贼船。那我为什么没有用李达康这个典型呢?

道理很简单,他这种做法,搁在职场上讲,叫做刀尖起舞,也幸亏与他对比的人,或者讲,竞争对手是高育良。

所以高育良被处理了,他暂时还留在岗位上。没法全都一次性处理的。

相对来说,他好歹自己是干净的,好歹还能继续做事。你想想看,如果竞争对手换一个,没有高育良这么拉垮,你还能不能涉险过关呢?

不一定非得用你的。所以他这人看起来很聪明,但我不乐意拿他打比方,因为很可能你学他,最后他过关了,你挂了。

老季是个尺度拿捏的非常到位的人,俗称炉火纯青。

你不要觉得出风头的是高手,什么风头都不出,目标实现了,才是职场里真正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