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儿,本就不可以让所有人都知道22/5/6

推文时间:22-05-06

昨天⼤号聊巴菲特⼤会男厕所⻔⼝排队的那些中年男⼈。我本来是开玩笑的,但是有些话呢,其实挺真实。

很多⼈,尤其是男⼈,⼈到中年,四处碰壁,确实也想不明⽩,为啥⾃⼰就连个⼩组⻓也混不上。你说赌场失意,情场得意也⾏,你说情场失意,赌场得意也⾏,你说本职⼯作不⾏,外快得意也⾏,问题是,哪⼉哪⼉都不⾏。

你说没努⼒,并不是事实,⾄少对于⼀部分⼈来讲,真的不是事实。

我昨天没有调侃谁的意思,因为我并不是春⻛得意⻢蹄疾的⼈⽣阅历,我⾃⼰经历过很⻓时间的彷徨。

你注意,我⽤的词⼉是彷徨,不是低⾕。有时候⾝处低⾕的⼈不⼀定彷徨。

彷徨是⼀种迷茫的感觉。我⼤学⾥从学霸变成学渣,变成⼏乎毕不了业的学渣,多多少少内⼼都是有惶恐情绪的。

当所有⼈都看不起我的时候,当我⾃⼰也不清楚⾃⼰未来要做什么,或者说,能做成什么的时候,我也不可能没有⼀丝⼀毫的犹豫。

我做过很多事,起初都是不顺的。从上⼤学到研究⽣毕业,中间经历了相当⼤的⼀个V字。从入职时被优秀的实习⽣踩在脚底下到成为明星员⼯,也经历了相当⻓的低⾕。不想做⼀个基层的⼯程师,不得不和⾃⼰的部⻔经理翻脸,以⾄于被严重打压。和⼈创业,产品是⾃⼰研发的,被董事会忌惮,调离出研发团队,让我去主管市场,这⾥⾯有很多背后挨⼑⼦的⽆奈。

做个投资,还被两次调查,⼈家秘密监控⾃⼰的账户往来⻓达⼀年半之久,你说⼼⾥完全没有恐惧,那也不真实。现在你相信了?我从没有笑话谁的意思。

我有过被⼈笑话是渣,有过,太多次了。⽆论是学校⾥还是刚参加⼯作的时候。我有过刚去⽹吧通宵回来,在校⻔⼝吃⾯,同⾏者说,也不知道咱们以后还吃不吃得起这种⾯。要知道,那碗⾯只要五块钱,这话听着,好伤感。对前途的伤感。

怎么说呢,谁还没年轻过?后来我怎么走上的正轨,或者说进入⼀个良性循环,越来越好,源⾃我想明⽩⼀件事。这件事已经不是正不正确这个范畴内的事⼉了。

严格意义上讲,这事⼉就不该让所有⼈知道。就像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有些事⼉,⼀个⼈知道了,是提⾼分数,所有⼈知道了,那就是提⾼分数线。⾼考,只是⼀种考试,考试结束后,这些⼈会走上社会。

走上社会之后,他们还会⾯临⼀次分数线的。有些⼈就像我,需要走过⼀段弯路,最后想明⽩某件事⼉,从此命运有所改变;有些⼈,也许⼈家⼀开始就懂了,⽽有些⼈,可能直到我现在这个年龄,还是走不出泥谭。

所以⼀帆⻛顺的⼈,我希望你不要看,其实对你也没有⽤,你已经⾜够幸运了;反过来讲,屡屡碰壁,但是懒惰,巨婴的⼈,我也希望你不要看,确实没有⽤。如果你非要看,出我之⼝,入你耳⾥,别再好为入师,去教别入了。毕竟,我并不希望提⾼这个世界的分数线。

原则讲清楚了,非要看的,我们进入正题吧。正题只有两个话题,⼀个叫做道,另⼀个叫做术。全⽂只有⼀万⼀千字。你们想先听哪个?从道开始吧,如果从术开始,你可能真的受不了。什么是道?我昨天聊过⼀个⼈,连岳。读者问我⼀个问题,⻄⻛,你怎么看待《⽔浒传》⾥⾯招安这件事。我怎么看待招安这件事,分两个阶段。

你站在我今天的视⾓下,我认同招安,但不认同书中描述的宋江招安后的做法。为什么认同招安?是因为书中夸⼤其词了,梁⼭不可能有20多万军队,那么⼩的地⽅养不活。如果真有,也就不存在招安这个话题了,宋江完全可以割据。所以⼩说中宋江被招安的原因,是只能被招安,这是实⼒决定的,他可能只有上千⼈。⾄于书中最后的结局很不美好,是没有保存实⼒决定的。正常的做法,宋江肯定是惜命的,兄弟在他才能在,如果10亭去了7亭,如果剿⽅腊两败俱伤,那么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当然书中为什么那么写,原因很多了,但你跟历史去对比,是对不上的。⽆论吴三桂,还是老蒋⼿下的军阀,没有谁像宋江那么不惜成本的打,其实都是⾃保实⼒的。

这是我现在的看法,不是我年轻时的看法。如果早20年,你来问我同⼀个问题,怎么看待⽔浒传⾥⾯招安这件事我会觉得这是⼀种背叛,对理想的背叛。

这种观点其实跟所谓连岳话题⾥的争议点,是⼀致的。你看到了,其实我年轻的时候,和今天⼤部分⼈都是⼀样的。

那我后来想通了什么?我想通了⼀件事,那就是理想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理想的本质是成本。我们就拿⽔浒传来说,宋江树的那⾯杏黄⼤旗,上⾯写着四个字,替天⾏道。⼤家听了很激动对吧。宋江先前是这么说的,后来被招安了,那岂不是⼀种背叛?

你天然对背叛有⼀种反感,所以你很少会去计算,计算什么?计算成本。梁⼭如果真的像书中描述有20⼏万⼈⻢,不管是不是替天⾏道,这个代价都是没有办法承受的。你仔细想⼀想,在古代,养20⼏万军队,是什么价格。⼤明对抗后⾦,20⼏万⼈⼀直打仗,结果是整个明都拖垮了。如果宋江真的在梁⼭泊搞了20⼏万军队,⼈吃⻢嚼,那祸害的可绝不是⼭东⼀省。你想嘛,要对峙,双⽅实⼒⾄少差不多,朝廷⾄少也要20⼏万⼈⻢,比如⾼俅⼿下,和宋江对打。四五⼗万⼈,常年打,这单谁买?你以为拍电影么?拍电影这么⼤动静那都不晓得要烧多少钱。

所以不管那些练嘴的⼈怎么讨论,最后你摊到桌⼦上看,就是⽩鹿原族⻓⽩嘉轩那句话,你们讨论来讨论去,回头吃的饭,是谁家的粮?

⽩嘉轩是个实诚⼈,因为他⾃⼰就种着地呢他很清楚,农⺠的承受能⼒有多少。4,50万⼈这么吃粮,还要征劳⼒帮你打造兵器,战船。那这个背后的苦,不可想象。

这是我想清楚的第⼀个问题,⼏乎⼤部分⼤学⽣,都会把⾃⼰代入到⾼俅或者宋江的⾝上。

我想明⽩的第⼀件事就是,我不是⾼俅,也不是宋江,我特么的是那个成本,我就是⽩嘉轩背后的那个农⺠,那个在⼟⾥刨食的,合着说了半天,你们吃的是我的粮。

所以我没兴趣了,从此之后我思考问题从根⼦上⽅向变了,我再也不关注是非了,我关注成本。所谓的成本降低论,怎么把成本降低。你想要把成本⼀次性降到位,最简单的⽅式就是招安,谁招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合并。过去为什么三代同堂?因为开火做饭是要成本的,做⼗个⼈的饭也要开火,做两个⼈的饭也要开火,所以合起来吃饭,省钱。

所谓招安,在我看来,最⼤的价值就是省钱。否则4,50万⼈成天打来打去,⼭东⼈⺠哭晕在厕所⾥了。这个⾏为放在市场的⾓度看,就叫做规模效应。所谓规模效应的本质是什么?

就是那句著名的台词:不让中间商赚差价。中间商越少,才能给消费者尽量让利。

但是很快我就发现⼀个问题,真要是这样彻底,我⾃⼰怎么赚钱?你想想看。我的确是成本,可是我不⽢⼼做成本啊,最起码我不⽢⼼永远做成本。这个道理放在互联⽹时代很容易理解,你知道有多少⼈骂⻢云吗?为什么?⻢云的电商怎么起来的?他曾经跟消费者讲,你们被实体店租,被⽔电⼈⼯,被各路中间商赚走了太多差价,你们亏不亏?冤不冤?恨不恨?恨,就对了,来电商吧,不让中间商赚差价。刚开始⼤家开⼼不开⼼?开⼼,因为确实便宜了。那么后来为什么他的⼝碑会180度⼤转弯?因为⼤家发现⼀个问

题,什么问题?如果你想要创业,想开个实体服装店,开不成了;如果你投资了商铺,租不出去;如果你在商场⾥做服务员,老板没⽣意,于是你也就没⼯作了。你有没有发现事情是⼀体两⾯的?你既是消费者的⼀分⼦,你也是商家的⼀分⼦。当你是消费者的时候,你希望把商家剥的⼀分都不剩,让⾃⼰利益最⼤化,把所有的中间环节都简化,都给⾃⼰的消费⾏为让利。可是当你是商家的雇员的时候,你发现规模起来了,效率太⾼了,谁被简化了?你⾃⼰也被简化了。

说穿了就是这回事。今天你还有的骂,因为你发现⻢云是个⼤活⼈,你发现还有些头部

的商家是赚钱的,你有针对性了。可是,成本如果⼀直降,降到最后,终极形态是什么?是⻢云也会消失,头部商家也会消失。因为他们也是成本呀。消费者要的是便宜,⽆⽌境的便宜,或者讲,⽆⽌境的性价比。那么性价比的极致是什么?就是所有环节都是零利润。这是可以做到的,什么去做?⼈⼯智能去做。然后这个模型就很搞笑了,作为消费者,你是占了最⼤的便宜,可是你也就没有了⼯作。

你觉得我意识到了什么?我看懂了那句话:⽔⾄清则⽆⻥。

成本如果降低到极致,效率如果提到最⾼,⼈类实际上就不存在了,因为彻底没有利⽤价值了,我们都成了⼈⼯智能豢养的,或者想不豢养就不养的,可有可⽆的⼩宠物。这就是你⼼⼼念念的理想国。

古⼈⽤词很简练的,⽔⾄清则⽆⻥。⼈家早就想明⽩了。这就是我后来说过很多次的⽣态链理论的雏形。我年轻时终于看懂了这句话,于是我开始理解了世界是个⽣态链。可不是什么⾼考之前的ABCD⾥⾯非要选⼀个。

我们⼤号聊过这事⼉,哪⼉来的ABCD?⽣活⾥哪⼉来得极致?极致的⾼成本,那就是乱套了,极致的零成本,那就是⼀切化为寂灭。其实就是宇宙⼤爆炸和宇宙坍塌,这就是事物的两头。⽣命来⾃于⼤爆炸中的混乱,却终⾝都在追求寂灭,这不恰恰预⽰着⼈类由⽣到死么?你想想看,是不是很有趣?我们⼈类真的是天道的玩偶,从混乱中诞⽣,却追求着死亡。由⽣始,由死终。

终极的理想就是⼀切都完美,完美不就是死亡么?换个⾓度,不理想,你才活着,你才配活着。有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岗位,才有你存在的必要。

所以⽔浒传的作者并不傻,他非要写⼀个那么⼆愣⼦的宋江,其实是想写⼈类的本质。

宋江把问题解决完,他也就好喝毒酒上路了。

你看,多完美。吴⽤撺掇的⽣辰纲,回头他吊死⼤梁上,有始有终,这时候应该出来⼀个癞头和尚和跛⾜道⼈,出来拍着⼿说:好,好,好。真完美,完美收⼯。

这部⼩说的作者,其实是个通透的⼈,古⼈没有学过科学,但是对宇宙与⽣命,⽣命与时间这些话题,早就想通了。

如果“道”,你也能想通,任督⼆脉就打通了,你再也不和这个世界找别扭了。除非你活腻了。你⼼⾥⻔清,腌臜事⼉,总得有⼈做,腌臜⼈,总有他存在的必要。

就像⿊⼼⼯⼚,⼀定是存在的,⽆非存在在地球的哪个⾓落⾥。早⼏⼗年,我们起家的时候,也做过这种低端加⼯业,重污染,今天,如果我们不想做了,那总得有⼈做,不在我们这⾥也会,在越南做,就这点事⼉。

说到底,如果你希望作为消费者的时候爽,就⼀定有服务员不爽,⼀定有⼈为了你的爽⽽不爽。所谓君⼦远庖厨,不是说他不知道,他知道,他不看。

他不看是因为他知道,庖厨这种脏活,⼀定得有⼈解决。反正在外⾯解决就⾏了,眼不⻅⼼不烦。

就像郭德纲相声⾥拿于谦爸爸开涮,说老爷⼦是个⼤善⼈,⽅圆⼆⼗⾥地,⻅不得⼈

穷。

那你说遇到穷⼈怎么办呢?老爷⼦⻢上说,赶紧着,赶紧着拉走,远远的拉⾛,我这⼈⼼善,⻅不得这个......呵呵。

如果你想让全世界每个犄⾓旮旯都没有庖厨,那就是《雍正王朝》⾥⾯那句话,都去封诰命,谁来养呢?说穿了每个⼈、每个团体,每个国家,都只是在玩争上游。我们希望⾃⼰的国家做⾼附加值的产业链上游,下游让印度,让越南去做。

我这句话说得很光彩,因为我采⽤的对象⾼⼤上。如果说得不光彩⼀点,也可以表达。我走上⼯作岗位之后,拒绝做客服,拒绝做项⽬,拒绝做⼯程,我只带过研发,产品,销售团队,为什么?因为在部⻔之间的链条划分中,这三个就是上游。

钱多,邀功,跳槽容易。你看,落到⾃⼰头上,落到⾃⼰带的团队头上的时候,我也是这么⼲的,挑肥拣瘦。⽽当我创业的时候,我也只做最有价值的部分,比如产品,⽅案,研发,我们从来不做⽣产,物流之类的。听到这⾥你千万不要觉得我在教你⾃私这恰恰不是⾃私⽽是入世的第⼀步。

《⽩鹿原》⾥那个举⼈姐夫问⽩嘉轩借粮,他要赈济灾⺠,⽩嘉轩不借,理由是我只能顾上族⾥的⼈。姐夫有没有怪他?没有。反⽽夸了他⼀句,姐夫说,如果这⽩鹿原上,每个村的族⻓都能像你⼀样尽职尽责,守好⾃⼰那摊⼦事⼉,⼜何必我出⾯到处借粮搭粥棚呢?他清楚,⽩嘉轩祠堂⾥的那点粮,是他冒着性命的危险,跑去⼟匪⼭寨⾥借来的。你没听错,⽩嘉轩管⼟匪借粮食,帮⾃⼰的族⼈渡过难关。

就这点东⻄,给了外⾯来讨饭的村⺠,他们就得饿死。

争上游就这么个游戏,你有多⼤屁股,就穿多⼤裤衩,⽩嘉轩实际上就是个村⻓,他不是乡约,更不是县⻓,他管不着外⾯讨饭的,那本就不是他的职责。

守住⾃⼰的村,让⾃⼰的⼿下没有⼀个跑出去要饭的,这就叫称职。

如果你是个部⻔的头,把部⻔的兄弟们都安顿好了,如果你是个公司的老板,把公司的员⼯们安顿好了。让他们有钱赚,有奔头,你就是个合格的经理,合格的老板。

⾄于你所在的街道,其他公司有没有倒闭,有没有利润,那是街道主任该操⼼的。这不叫⾃私,我再说⼀遍,这不叫。

恰恰相反,你什么都做不好,成天操⼼印度的⼼,操⼼印度的洗衣⼯⼀天要洗多少裤衩,只能挣10块钱,或者操越南的⼼,越南的流⽔线⼯⼈⼀个⽉⼲满30天,只能赚500。

那才叫不合格。你根本就是个废⼈,没⼈指望得上你,⾝边的⼈都指望不上你,你不是废⼈⼜是什么呢?道的部分讲完了,如果你能听懂此时此刻你应该是⼼⽣喜悦的。你注意,我这⾥打个预防针,道的部分,你必须彻底吃透了,如果你还想反驳,就不要往下看,真的没有意义。

我为什么非要让你把道的部分吃透,就是让你的内⼼彻底处于光明的状态。

王阳明临终的时候指着⾃⼰的⼼,说:此⼼光明,亦复何⾔。为什么要强调此⼼光明?这是⼀切⼿段的基础。

王阳明其实这辈⼦使了太多激烈奸诈的⼿段,你看他平宁王之乱,到处剿匪的过程,那个计谋比三国演义精彩多了。

真的是把⼈⼼吃透了,把⼈当猴耍。可是这⼀切⼿段的前提是什么?是此⼼光明。⾸先通过年轻时的各种打击,龙场悟道的⼀刹那与世界达成了和解。想通了,不轴了,

不较劲了。

较劲没意思,世界是个⼈体,细菌杀光,⼈就杀死了,那些看似不完美的地⽅全杀光,⼈类也就不存在了。

通透了,⼈也就⾃然⽽然地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了,也就开始意识到⾃⼰在⽣态链⾥的定位了。他⽤什么⼿段都没问题,因为什么?因为那就是他的职责,那就是他的本分。

他的本分就是平叛,就是剿匪。如果没有这个本分吊着你,你的价值观体系很快就崩了,你很快就会弄不清⾃⼰到底为什么要这样。

精致的利⼰主义者最⼤的问题就在这⾥,他们没有本分吊着。你看似都在⽤各种激烈奸诈的⼿段,后者能够走很远,最后还能拍着胸脯说,此⼼光明,亦复何⾔。

就是这个道理他有本分吊着。

他抛弃了⼀个根本就不切实际的理想,但是拿起的,是⾃⼰的职责,背负的,是贯穿⾃⼰⼀⽣的历史使命。

你注意,同样在使⽤激烈奸诈的⼿段⾓逐的时候,⼀个浑⾝散发着光的,⼀个内⼼笃定⾃⼰圣洁的⼈,是远远超过那些精致的利⼰主义者的。

你仔细想想,战场上所谓精致的利⼰主义者,他精神上是矮化的,是不⾃信的,他是出于恐惧和贪婪在摆弄⼩⼿段。⽽你是圣化的,你内⼼深处可不是出于贪婪或者恐惧,你内⼼深处就是⼀个虔诚的信徒,你相信⾃⼰是圣骑⼠,你相信⾃⼰背后就是神,是天道。

可是你⽤起⼿段来,和魔⻤⼀样。神⼀样圣洁的内⼼,⻤⼀样奸诈的⼿法,对⼿怎么跟你打?没法打,你赢定了。

你现在明⽩为啥我开头说,今天聊的这话题,本来就没法让⼤多数⼈明⽩你告诉⼤家说,绝对的零成本,⼈类就消失了,那他们听了就躺平了。很多时候,所谓的不断追求低成本,就是⽜⿐⼦跟前的胡萝⼘,⽜就没有思考能⼒。你只能操控他的预期,驱使他,不可能开悟他。

你⼀旦跟他说明⽩,反⽽坏事了,他的脑⼦彻底宕机了。如果没宕机,也不⼀定是好事,因为他开始异想天开了,他觉得他懂了,其实似懂非懂,你只是勾起了他的欲望。

他从⼀具没脑⼦的躯壳,变成了⼀具被欲望操控的僵⼫。你看,还是害了他。这就是为啥我在入⼝处就提醒你,看得懂继续,看不懂赶紧关掉。所以我上⾯那些不是废话,恰恰是最重要的地⽅。

你不把⾃⼰的内⼼世界给圣徒化,你不把道的部分彻底想清楚,达成那种内⼼世界⼀片光明的状态,你后⾯做的很多事,都是⽩做,因为很容易走火入魔。

就像⾦庸⼩说⾥扫地僧的那番话,他说,施主练那么多武功,却不修习佛法,那不是取死之道么?你⾃⼰的内⼼世界承载不了那些⼿段的,这就是道的价值,很多⼈⼀开始不理解,到最后,发现⾃⼰内⼼世界崩溃了。充满了恐惧,贪婪,越打越没⾃信了,越打越不知道为何⽽战了。

就是这⾥出的问题。

我们接下来看术这个层⾯。

⼜要⾼考了,我曾经说过,我们的⾼考之前,和⾼考之后,你⾯临的是两个世界。有很多年轻的读者问过我,为什么走上社会之后,忽然发现有些昔⽇的同学,那么如⻥得⽔,⽽⾃⼰似平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很正常,⾼考之后,每个⼈⾯前都有两条路,⽆论⾼考之前,⼤家看起来是不是走在⼀条路上,考完了,都是要分道扬镳的。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桥,就像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真相是什么?取决于你⾃⼰相信什么。

你信什么,什么就是属于你的真相。

我曾经说过,现代教育体系,源⾃普鲁⼠。这跟雅典花园⾥漫步的启发式教育是不同的,那是培养统治者的,这跟东⽅背诵四书五经的写作式教育也是不同的,那种很难说是教育,倒不如说是看似公平的选拔。普鲁⼠教育这套东⻄从创立的第⼀天起,就旨在培养⼯⼈,流⽔线上的⼯⼈,为⼯业⽂明提供源源不断的合格的⼈⼒。

你注意,是⼈⼒,并不是⼈才。⼈⼒资源部,非常贴切。

这种⼈⼒教育的⽬的就在于构造⼀个相对不变的环境,让你熟练,将来你进了⼯⼚,⾯对的也是⼀个相对不变的环境。

我们那天在⼤号⾥解读萨缪尔森的那句话,“Subjecttotheconstraints,maximizetheutility.”的时候,讲了⼀个段⼦:苹果成⻓论。

话说有棵果树,第⼀年结了10个果⼦,被摘走了9个。果树觉得很不公平,⾃断经脉,第⼆年结了5个果⼦,被摘走4个。它很⾼兴,你看,去年我得到10%,今年得到了20%。

可是它忽略了,还有⼀种选择。第⼆年它结了100个,被拿走99个,第三年结了1000个,被拿走999个,它越来越⼤,越来越枝繁叶茂。

等它⻓成参天⼤树的时候,曾经被拿走多少果⼦还重要么?它⾃⼰的成⻓才重要。这句话被⼈诟病的原因就在于,跟⽣活太接近了。

你毕业后进了⼚⾥,上了流⽔线。老板跟你讲,赚多赚少不重要,虽然我拿走了你很多劳动果实,但是你成⻓了呀。

只要你努⼒的成⻓,会⻓成参天⼤树的,于是就在这个反复画饼的过程中,他⼀天⼀天的拿走你的劳动果实,你⼀天⼀天的⼈老珠黄,直到某⼀天,他把你裁掉,你跑去别的

⼯⼚应聘,发现⼈家招聘启⽰上写着:35岁以下。

被骗了对吧?很⽣⽓对吧?所以再也不相信这个故事了。

这个故事本⾝是不是骗你的?并不是。

故事是真的,苹果成⻓论。那问题出在哪⼉了呢?问题出在你,你没有成⻓。你以为你第⼀年结了10个果⼦,第⼆年努⼒加班,结了15个,于是相信,⼀直努⼒下去,总有⼀天,会结出1000个,10000个果⼦,⻓成参天⼤树。

到那时,虽然老板拿走了你绝⼤部分果⼦,可是你拥有了⼀棵树,拥有了⼀只会下⾦蛋

的鹅。但事实是什么?事实是有上限的。

你第⼀年结10个,第⼆年结15个,努⼒努⼒再努⼒,努⼒到第30年,也只能结30个,⽽此时此刻,你已经⾯临退休了。

30个果⼦,远远够不上参天⼤树。

其实没有⼈骗你,⼜或者说,你非要觉得⾃⼰被骗了,那么从你⼩学⼀年级开始,就已

经被忽悠了。

单纯按照普鲁⼠教育的路线,是永远也⻓不成参天⼤树的。因为普鲁⼠教育设计的初衷就不是培养参天⼤树。⽽是培养速⽣林,给⼯⼚提供快速且稳定的⽊料。站在⼯⼚的⻆度,⾛的是规模效应,不需要你⼀棵树⾮得每年结⼀千个果⼦⼀万个果⼦,不需要。你结10个就合格了,雇100个⼈,就可以结1000个,就这么简单。

如果你能够结20个,已经老师傅了。你好去带徒弟了,传帮带,这才是发挥效⽤的最佳途径,⽽不是等着你去结⼀千个,⼀万个。

事实上你也结不了,普鲁⼠教育体系下,你始终是在固定模型⾥寻求标准答案。你这12年的训练都是让你在ABCD⾥⾯挑⼀个,ABCD的上限就是30个果⼦,卡死了。

你进入社会后,看到的绝⼤部分结果⼦超过100个的,都早已和普鲁⼠教育没啥关系了,那是市场教育的结果,也就是⼈⽣的另⼀条路。

那条路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不是以对错为导向。

结果为导向就是以结果⼦为导向,怎么才能结更多的果⼦就怎么做。

这两种⼈骨⼦⾥其实是不⼀样的,甚⾄是两种⽣物,只不过你看不出来。

就像⼩时候,你和你的同学⼀起⾯对老师的提问,你⻓⼤后想要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美女与⾦钱。

老师批评他庸俗,他瞬间就悟了,改⼝说:老师,我错了,我想说的是,事业与爱情。

于是这孩⼦就受到了表扬,成为了学霸,成为了普鲁⼠教育体系下的佼佼者。实际上他早已走在另⼀条路上,只是你看不出来,下⼀次你看出来,已经是走上社会很

多年后了。

那时候你会突然发现你与昔⽇的同学格格不入,你以为你与他想法是⼀样的,其实是不⼀样的。你们会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尴尬。

为什么?因为没有普鲁⼠教育的压制了,老师不在了,他可以说真⼼话了。

当然,也有可能话很投机,可那仍然不表⽰你们⼀样。他只是太懂你了,所有嵩⼭弟⼦都是华⼭出⾝,你要什么,他就给什么,专⻔拣你爱听的讲。你以为遇到了知⾳,其实你只是遇到了⼀个拿你当孩⼦哄的⾼段位的选⼿。你以为你们俩都是华⼭派的师兄弟,其实他不是的,他是嵩⼭派的,只不过嵩⼭没⽂凭,弟⼦都是寄养在华⼭派的。要等毕

业了才知道。

或者,⼀辈⼦都不让你知道.这句话我为什么加了很多点?是有⽤意的,很多华⼭派弟⼦以为的华⼭派师兄前辈,其实都是嵩⼭派的。你之所以那么想,实际上是因为⼈家⼀辈⼦都没让你察觉到.华⼭派像什么?像经济学家,嵩⼭派像什么?像投资⼈。经济学家是赚不到钱的,经济学家懂再多,放在市场⾥不管⽤。他懂的那个东⻄是固化的,⽽市场是变化的。

所以经济学家实际上就是吃粉笔灰的,他如果要赚钱,除非他是⽹红,赚粉丝的钱。投资⼈能够赚到钱,可是投资⼈赚再多的钱,他留不下⾃⼰固化的体系,他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不得不放弃太多。放弃到最后,会发现,没有固化的体系。前者就像表演,表演武术打⼗遍拳,⼗遍都⼀样,看起来非常好看,⽽且可以被记载。

后者就像实战,实战武术就像张三丰给张⽆忌的演⽰,打⼗遍,每⼀遍都不⼀样,在意不在形。张⽆忌要忘掉,才能打败对⼿。

各有所得。

如果你要培养速⽣林,没有经济学家是不⾏的,他们的作⽤在于记录,把不变的部分,尽量的记录下来,以备后⼈参考,揣摩。如果你要让⾃⼰结30个以上的果⼦,你就不得不抛弃,抛弃很多普鲁⼠教育留给你的东⻄,包括习惯,轻装上阵,才能拥抱变化的市

场。

这两种⼈之间,没啥好辩论的,因为出发点,截然不同。

我们有读者觉得我错了,想要和我辩论,结果我啥都没回答,不假思索地就把他给拉⿊

了。

他不⽢⼼,想要继续,⽤⼩号登录,问我,为啥不回答,即便我不认同他的观点,最起码,也应该捍卫他表达观点的权⼒吧?我⼆话不说,把他⼩号也拉⿊了......这就是华⼭派与嵩⼭派最⼤的不同。

他认为凡事有对错,⽽且秉持⼀个基本观点,那就是没有什么比捍卫别⼈辩论对错的权⼒更重要的了。

这就是普鲁⼠教育教给你的,ABCD,我们总能说清楚。

嵩⼭派从来不这么想问题,当他看到⾃⼰⼿⾥有⼀个按键,很好⽤,直截了当,⼀招毙敌,KO。于是他就⽤了,乐此不疲。

嵩⼭派⼤脑的构造和华⼭派完全不同了,他只追求最低成本最⾼效率。

你看到了吧,两个底层价值观完全不同的⼈,是不可能吵起来的。

你说我们光明正⼤的在擂台赛打⼀场,对⽅直接按下导弹发射按钮,你看到头顶上⼀亮,⾃⼰消失了,然后对⽅单⽅⾯宣布胜利。

你⼼想他怎么能这样呢,对⽅⼼想,这么做成本最低,效率最⾼。

是不是很⽓?很⽓就对了,等你⾼考结束,走上社会,你遇到的每个嵩⼭派都这路数。

不是不能辩,可以辩,但是你得有导弹防御系统,你有,他奈何不了你的时候,就会和

你辩论了,没有,他就会那么对你。

不是他坏,⽽是嵩⼭派的出发点就是⼀切以结果为导向,追求成本最低,效率最⾼。当你有了导弹防御系统,改变了他的成本,他的决策⾃然会为你改变。

记住这句话,他的决策只会因成本⽽改变。

这⾥补充⼀句,⽣怕你想不通,插入⼀句。在讲述道的时候,我说过,世上没有绝对的零成本。这⾥我⼜告诉你,作为个体,就是在不断地追逐最低成本最⾼效率。两者⽭盾吗?⽭盾,可是你必须接受这种⽭盾。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事,是第⼀流智慧的标志。

任正非也讲过,灰度理论。

⼀个清晰⽅向,是在混沌中产⽣的,是从灰⾊中脱颖⽽出的,⽽⽅向是随时间与空间⽽变的,它常常⼜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即⿊,非此即彼。

我们的读者评论,是两极的。喜欢的很喜欢,反对的很反对。

站在反对者的⾓度,⻄⻛说的每句话都是错的。普鲁⼠教育体系下,只有ABCD,⻄⻛你每次说E,F,哪有这个选项?你当然错了,⼤错特错。

站在喜欢者的⾓度,他受够了⽣活的挫折,碰了太多的壁,他太想有⼈把⾃⼰从普鲁⼠教育的选项⾥捞出去,所以看到我们的⽂章如同抓住救命稻草。

⾄于反对者,想辩论却如同打入了⼀团棉花。

因为嵩⼭派的字典⾥,就没有认同与不认同,只有盈亏比,数学期望与⻛险测算。ABCD,是老师从⼩教你的华⼭派功法秘笈,可是EFG不是谁教我的,那只是市场遍历后

剩下的。

我向市场投放1000个选项,哪个赚钱,我就留下哪个,它就叫E。改天E不赚钱了,F更

赚钱了,我就留下F,就这么个过程。

这个过程和老板选员⼯的思路是⼀样的,A和B,A赚钱就留下A。都赚钱,就留下那个

不容易被秋后算账的。

换句话说:要吃⾁,不挨揍。这就是老板的⽬的。

他的团队就是这么⼀天天⽤市场筛选下来的,你不能说这个团队⾥有好⼈,也许⼀个好⼈都没剩下。但是这个团队⽤“要吃⾁,不挨揍”的结果论去评价,就是有战⽃⼒的。团队是这么筛的,⽅法论也是这么筛剩下的。

有⼈看了我的⽂章之后很⽓,其实挺正常的。说明你是华⼭派好弟⼦。

有⼈看了我的⽂章之后很喜,也很正常。因为你走上社会之后,挨了太多揍,太久没吃⾁。好容易捧上⼀碗有鸡⾁的汤,泪流满⾯。

没有谁对谁错,看收费⽂章的⼈,我觉得你就不应该是奔着对错来的。

20年前,如果有⼈⼀篇⽂章,前半篇能从道的层⾯把我的脑⼦彻底给扭过来了,后半篇能把我做事的⽅式彻底扭过来了。

那该多好。

不过想想,也是不可能的,毕竟那时候,任谁说什么,我都是听不进去的。⼈,终归只能⾃悟。

我今天分享的道术,是我走过很多很多弯路之后找到的。

我年轻时很傻的,我读过很多书,有过很多实践,我比今天的⼈更幻想找到⼀本秘籍,

照着练然后就如何如何。

最后我发现⼀个尬尴的事实,就好比⼀本36计,教给你,⽑⽤没有,教给王阳明,他把你按在地上磨擦。

难道我拿的是盗版吗?并不是。那为什么呢?因为今天的这两个话题,如果你不通透了,你最后是没法开启的,就像箱⼦你有了,钥匙你没有。

就像空性看着张⽆忌,⼼中黯然如⼀片死灰,他知道⾃⼰输哪⼉了。⾃⼰压根⼉就没有办法像张⽆忌⼀样空中转体三周半。

想对打张⽆忌,就得去找九阳神功。这东⻄⼀旦通透了,它是⾃然⽽然的在你的⾝上,⼀个⼩周天⼀个⼩周天的运转着。就像呼吸⼀样⾃然。

⽂中的道你通透了,你得到的是⽆尽的⾃信,像核动⼒⼀样的⾃信。⽆论谁忽悠你,最后都会被你的三观带着走,他根本左右不了你,他只能被你左右。

到那时候你就想明⽩了,何以王阳明这么奸诈的⼀个⼈,这么⼀个经常撒⽯灰,⿊虎掏⼼,猴⼦摘桃的⼀个⼈,最后能那么⾃信的拍着胸脯,说,老⼦就是圣徒,老⼦⾏的是王道。

⽽那个术,你要是通了,你根本就不会刻意的怎么做。你做的每件事,都是踩着⿎点的。就像LED,只发光,不发热,低能耗,不做⽆⽤功。

你注意,是⾃然⽽然的,不是刻意的,不是需要时时刻刻纠偏的,是你的潜意识已经变成那样了,你的第⼀反应,下意识就是踩着⿎点的。

到这份上,你就叫通透了。

所以我说,如果年轻时,是别⼈送给我的,我不会珍惜,也不会悟。

只有历经千难万苦,⾃⼰找回来的,才会真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