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5与其每天聊上海,还不如让一部分读者先成就自己
推文时间:22-04-05
昨天大号,疫情把上海从小甜甜变成了牛夫人。
文末我写了一句话,我说:你的目标不应该是留在哪个城市,你的目标应该是成就自己。
很多读者转身就问我,如何成就自己?
西风,我不想听那些这了那了的了,我就想弄清楚一件事,我,究竟该怎么走出当下的困境,一步一步的成就自己?
我再也不想和那些互联网上的人一样成天辩个是非了,我累了,我也大了,时不我待,再这么下去我就老了,我不想自己老了之后啥都没有,我想成就自己,我真的很想成就自己,怎么做?
好的,没问题,我来告诉你。第一步,付费。
昨天大号的免费文章你们看到了,免费的结果是什么?就是留言区七嘴八舌,其实我没有放出来的占大头,那里面更是充满了情绪甚至只有情绪。
这很正常,这很免费。免费一直这样,一直。
正如同我昨天聊的那个话题,我说只要免费,一定会有抱怨和各种发散的声音。
不掏钱的时候,大家都是七嘴八舌的,只有掏钱了,才会真的去安静的品尝枣子甜不甜。
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免费文章里我只聊天,收费文章里我才聊方案,跟读者有关的方案。因为此时此刻,你是客户了,你付的费用哪怕再低,你也是客户,我也是供应商。
那这就是一场商业级别的沟通,不再是闲聊。
你想真的改善自己的处境,你想一步一步走得更好,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不知道一步步怎么做,好,我们进入正题。全文将近八千字,请保持阅读耐心。
当你点进来的时候,其实你应该想到破局的方法了,你点进来说明什么?说明你是一个付费用户。
你不要以为只有每年在奢侈品店消费几百万或者在银行存了一个亿的才叫VIP,不,不是的。你消费了2块钱,你已经是VIP了。
什么样的VIP?你自己心中的VIP。
说到底,你拿自己当个VIP,你认为自己的时间是有价值的。大号里我们聊过你真的看懂了上海的VIP送菜么?
我举了一个例子,我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其实挺穷的,但是仍然愿意给出租车司机加三倍五倍,为什么?
因为我要去面试呀,我算过账了,别说三倍五倍,原本三十块钱,我加到三百块钱也是划算的。
面试不迟到,还不值个三百块啊?
这种思路贯穿了我整个职业生涯,任何事情我第一反应都是计算自己的单位时间成本预期,能用钱解决的,优先用钱。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如果我能卖10块钱,哪怕进价9块9都是划算的。我赚到的呀,明白吗?我赚到了。
我让司机赚走我几百块有什么关系呢?我赚到了更多,因为有了他,我赚到了更多。我面试两个人,一个问我要月薪十万,一个问我要月薪一万,选哪个?
答案是跟他们要多少钱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他们能够为我赚多少钱。如果前者能赚二
十万,后者只能赚八千。后者要得再低,我也不可能雇呀。
我雇来有什么用呢?回答我,有什么用?
我雇他是亏钱的呀,前者再贵,我雇他是赚钱的呀。昨天聊为什么相比于国内房产,我更喜欢聊国际市场。
那是免费文章,所以我必须讲很多迎合读者情绪的话,重点被稀释得一場糊涂。这里没有人需要被迎合,既然你们认为自己是VIP了,那我想咋说就咋说。
买房子需要看价格吗?需要吗?昨天的文章里实际上告诉你,你需要看的仅仅是相对价格,相对于这个小区同类型的价格,你保证自己捡漏就行了。
绝对价格需要看吗?需要吗?不需要。
一套房子,在鹤岗,单价特别低,所以呢?卖不出去的东西,价格再低有什么用?反过来,只要有人接,多高无所谓。
脑子有没有转过弯来?
我为什么三五倍价格打的?因为有人接呀,面试那件事被我折算数学期望之后,价值大于打的的溢价。
有人接我管他多少钱呢?只要10块钱能出去,9.9一点也不贵,如果5块钱都出不去,6块钱就是很贵。
所以怎么样?所以你要时时刻刻的算计,不停的算计,算计成本,算计预期利润,算计概率,算计数学期望。
有钱人为啥有钱?没钱人为啥没钱?我们聊过很多次了,信息不对称。
一个脑子里时时刻刻10块钱,9块9,6块,5块,各种概率,数学期望,全是数据,全都量化了。
另一个人懵了,我靠,大哥,你在说啥?
看到这里,问题被我们聚焦了对吧?怎么才能把自己从一个懵B少年,逐渐改变成一个精算师一样的人,从而在牌桌上越羸越多,越赢越多,走上良性循环?
其实你已经迈出第一步了,你想一想,你为啥付费?仔细想这个问题,到底为啥付费?想不通你就白付了。
我来告诉你,因为你相信不要钱的东西,肯定不咋地。这是生活经验教你的对吧?
你出门旅游,低价旅行团,服务好不了的,肯定要带你去各个店里转转,必然的,否则导游和旅行公司的日常开支怎么办?
想明白就对了,这就是思考的起点,你意识到了一个关键词,它叫做:交换。你要对我好对吧?那我能给你啥?
我只能给你抱怨,然后你一如既往的免费的提供高质量且有效的服务给我?是这样吗?你觉得这种模式会长久吗?会吗?
换位思考,如果你是提供服务的,你会吗?会吗?把位置换回来,你都不会的,别人会吗?会吗?看懂了吧?很简单的道理。
如果你不能带给别人利用价值,别人也就不会让你利用了。俗称:想要马儿跑,不可能不给草。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班主任之所以对我好,是因为我是全年级第一,作为老师,她的
业绩,她的职称,不完全取决于她,更取决于她的学生。
投桃报李总晓得吧?我给她带来好处,她就会考虑我的诉求。比如推荐我获得某些荣誉,让我将来能去更好的学校,这就叫双赢。
我和她的利益要捆在一辆战车上,你好我就好,我好你才能好,这才能双赢。你遇到一个有钱的男人,觉得他对你好,然后他的钱就是你的了?
凭啥?他人好?让你占便宜就是人好?你是欧皇,跟哪儿都要占便宜?抱有这种思路的人,通常都很难如愿以偿。
武则天还是武媚娘的时候就很聪明,聪明就体现在她一开始就理解交换这两个字。以色侍君者,岂能久乎?
我得给你提供利用价值呀,我不能给你提供利用价值,我的利益怎么可能得到保障呢?换个角度,只要我能提供利用价值,不断的提供更高的利用价值,我就会水涨船高,越来越好,越来越好。
是不是这样?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整个人生,什么时候不是这样?回答我,什么时候不是?
作为学生,难道不是学霸,能够给老师带来更多成绩的人获得更多资源吗?
婚姻中,难道不是有条件提供更多物质的,或者精神价值的那一方,更受欢迎吗?工作中,不是谁的利用价值大提升谁做合伙人,难道是不能带来价值的那个人吗?你说你很努力很努力,结果他做了经理。是的,请你仔细调查下,他爸爸在你们那里存了十个亿,你的很努力很努力有没有超过他带来的实际价值?有没有?
有,肯定提拔你,不信你试试,你说你转身就拉来一百个亿,你看看经理是不是你当。
这样的话题贯穿始终,等你老了,是退休金高,受孩子们待见呢?还是低,受孩子们待见?是能够帮孩子们带孩子的受待见呢?还是需要等着孩子们伺候的受待见?我说话很刻薄,因为你是VIP嘛,你自选的。
这就是生活中的常态,除非你睁眼瞎,故意装作看不见。
这么干巴巴的讲事实,很难触发你的思考,我们引入一个例子吧,反正付费文章,没有字数限制,我默认你能够忍受长时间的阅读。
选个历史人物吧,汉文帝好了。
如果咱们今天来写免费文章,怎么写这个人?小时候都学过,你可能不记得了,我还记得。
是说文帝这人吧,一辈子,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当皇帝二十三年,没有盖宫殿,没有修园林,没有增添车辆仪仗,甚至连狗马都没有增添。
文帝上台后就下令,皇室专用的山林湖泽全部开放,允许老百姓打猎捕鱼。供养八十岁以上的老者,月供发米、肉和酒;对九十岁以上的老者,再增发麻布、绸缎和丝棉。他最宠爱的妃子慎夫人,衣服的下摆不能落地,宫中的帷帐不能刺绣,不能带花边。至于他本人,车架都用不起毛色相同的马,自己也穿着草鞋以及廉价粗制的龙袍,袍子破了就让皇后给缝下接着穿。
他曾经想要修建一个露台,预算报上来发现要十户中等人家的资产,于是放弃了。其中最省钱的是下葬,汉文帝的霸陵陪葬品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这意思就是说,土木工程做得就很少,陪葬品也都不值钱。以至于赤眉军作乱,攻入长安,能挖得动的帝王陵寝都挖了,就是不挖他的。主动放弃,因为早就听说他抠门。
这是我们学过的汉文帝,基本上是这样一个形象。
就是很善良,很节俭,也比较温和,对匈奴采取和亲的政策。他的作用主要是积累财富,史称文景之治。
如果我们写免费文章,那大概就是引用这些。
不过今天不是,今天写的是付费文章。恐怕有些毁三观,你要忍住了。历史记载过汉文帝的另一面,就比如花钱。
前面说他很节俭,可是与此同时,他是双性恋,有一个男宠,叫邓通。
他赏赐邓通的财宝不可计数,包括蜀郡的铜山,天下的钱一半出自邓通,另一半出自吴王。就是景帝时发动七国之乱的那个吴王刘濞。
邓通,一个被包的二爷,掌握了全天下流动性的一半。
为什么?因为会舔腚么?历史上舔屁股这说法还真打这儿来。
汉文帝生痔疮,邓通给他舔的很舒服,他就问邓通,你说谁最爱我?邓通当然说是太子最爱你,他是你儿子嘛。
于是汉文帝就让日后的汉景帝也来给他舔痔疮,汉景帝左右为难,捏着鼻子做了,舔的不是很到位,汉文帝不开心,汉景帝更不开心。
景帝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把邓通给弄死了,谁让你这么卷的?当然,汉文帝喜欢邓通不是因为他会舔腚,而是因为迷信。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汉文帝特别迷信。他夜
里做梦,马上要成仙,就差一步,急得不得了,来了个小黄门,推了他一把,成了。醒来到处找,找到一个和梦里长得一模一样的,那人就是邓通。
这一点汉文帝和秦始皇很像,你只要用迷信忽悠他,总能忽悠来很多钱。
看懂了吧?他这人节俭么?也节俭。但是也花钱,只是每个人花钱的地方不一样而已。这人属于那种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开着最廉价的车,但是很喜欢竞拍天价头香的大香客。
如果说,这还是个人兴趣的不同,那么下面,就有些腹黑了。
汉文帝这人,出生很传奇,我们都知道,他是刘邦一个不宠爱的妃子薄姬生下来的一个不受宠的儿子。
薄姬昔日是魏王豹的妃子,当时有个算命的人叫许负,说:薄姬当生天子。
薄姬生下的儿子会做天子,于是魏王豹就很高兴,他以为他自己能做天子。于是在楚汉之争中做出了错误的决策,挂了。
挂了之后,他的妃子被刘邦收入后宫,成了一名织布的宫女。
有一次刘邦路过织布工坊,看到这名宫女很漂亮,于是临幸了她,命中率很高,就有了文帝。
文帝被封为代王,很偏僻的地方,靠近匈奴。因为他不受宠,他妈也一样,母子俩都去了代国。
正因为不受宠,吕后才放过,那些受宠的,都先后被封为赵王,被吕后弄死了。吕后死后,吕氏被灭九族,功臣们选择了他们认为最容易拿捏的,最没有存在感的代王也就是文帝接班。
文帝一到长安,就任命自己昔日在代国的亲信掌握了军权,控制了治安,然后极力打压功臣,比如周勃之类的,以便于控制局面。
这些,是我们小时候学过的,但是有很多少儿不宜的部分,并没有人会主动讲给你听。我们想一想,吕后时期,她为了巩固位置,给那些刘姓诸王配一个吕姓的王后,代王会
幸免么?
如果代王不娶,他能安全度过吕后时期么?
代王娶了,这就是他先前的王后,不仅娶了,还给他生了四个儿子。他必须要恩爱嘛,不恩爱万一被告了,吕后会让他活么?
神奇的是,等到吕后一死,这个吕姓的王后也死了。怎么死的?你猜?我猜是病死的。
再然后,最没有存在感的代王被接到长安做了文帝,然后短短两个月内,他的四个儿子,都死了。
怎么死的?你猜?我猜也是病死的。好巧啊,是啊,就是这么巧。
姓吕的王后死了,姓吕的王后生的儿子们也死了,谁最高兴?功臣们最高兴。
是他们把吕氏灭族的嘛。这样有安全感了,以后没有姓吕的血脉会上位了,不会反攻倒算。
这一切都好巧,就像商量好的,你推他上位,他斩草除根。当然,肯定不是商量好的,我相信,这都是巧合。
那么刘邦还有一个存世的儿子,淮南王刘长,文帝的亲弟弟,他应该活的很好对吧?是的,他活的很好很好,作为落选的那个刘邦的儿子,他哥对他非常照顾。
这种照顾当时在民间就有一种说法,来自《左传》的典故,郑庄公和他的弟弟。这篇课文我们高中学过,《郑伯克段于鄢》。
郑庄公这人心机深不可测,他想要除掉弟弟,但是表面上对他很好很好,最后看起来是
他弟弟造反,他挥泪平叛。反正看起来就是这样。
淮南王刘长就更有意思了,他也造反了。但是他是带着70个人造反的,只开了40辆车。他这么自信,大约是奥特曼看多了。
这种谋反当然失败了,失败后文帝迅速派出包括丞相、典客、御史大夫在内的审判团调查,结果表明,确实是刘长狼子野心,理应腰斩弃市。
结案陈词报上来一次,汉文帝就打回去一次,说,怎么可以这样,那可是我亲弟弟。大臣们义正言辞的说,你弟弟犯法也得与庶民同罪。
最后汉文帝还是不同意,要求把刘长好吃好喝的送去流放。
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沿途的县令都不约而同地拒绝送吃喝,以至于刘长活活饿死了。
汉文帝接下来大怒,他下令把这些县令全斩了,灭口,哦不对,写错了,是给弟弟报仇。
很有意思,真的很有意思。
不约而同,一个人决定不送吃喝能理解,这是他个人的一种判断,或者押宝。所有沿途县令都不约而同。
我猜,肯定没有人居中调度,必无串联。
反正后来这些县令也都被杀了,死无对证,查也没法查。果然,很爱弟弟,我相信。我为什么这么相信?因为我想起文帝的舅舅。
汉文帝的舅舅从代国起就跟着他,是他最信任的人,起初回不回长安就是派他去交涉。但是这个舅舅没脑子,后来帮周勃求情,影响文帝收回权力,失去了信任。
然后他舅舅就自杀了,真的是自杀的,每天都有很多官员去他家里活哭丧,就是祭祀他。
一次两次三次四次,最后他只好自杀了。
这些活哭丧的何以如此大胆?我猜,必无人指使,大约是性格使然,人家就是那么任性。
爆了这么多小黑料,我是文帝的黑粉么?并不是。
我对文帝的看法依然和史记中的评价无二,那就是司马迁给的八个字:德至盛焉,岂不仁哉。
整部二十四史,古代史学界给出的最高评价就是文帝,仁德就是古人最高的追求,他做到了。
你发现很有趣对吧?
这些小黑料,我知道,司马迁大人更知道,历代史官们都知道,问题是,大家仍然不约而同的给出了统一的评价。
德至盛焉,岂不仁哉。
这帮人都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非也。
你一会儿觉得他好,是文字的效果,你一会儿觉得他坏,也是文字的效果。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今天给你描述大象的一条腿,你就以为大象是根棍子,明天给你描述大象的身子,你就觉得大象是一堵墙。
你只有情绪嘛,你只有辩个输赢,怎么可能不落入泥淖呢?
你真以为司马迁脑子里只有辩个输赢?你太幼稚了,你看着人家字字句句在聊是非,其实每一句都在聊交换。
司马迁才是交换大师。他只是不乐意,术业有专攻,他不喜欢金融领域,他要是乐意,未见得不如巴菲特。
天下武功都是相通的,你站在一座山的山巅,才能看见另一座山的山巅。司马迁笔下的这些人,说来说去,都是交换的故事。
汉文帝如果没有和周勃等人达成交换,那他就得死嘛。无论是刘邦的大孙子上位,还是他弟弟上位,他最后的结果和淮南王都是一样的。即便他拒绝接受那个位置,下场也不会两样。
汉文帝的舅舅,自己拎不清嘛,他想不明白自己的利用价值是什么,非要给周勃出那个头,所以就领盒饭了呀。
文帝为什么轻徭薄赋?是因为人品好?凡是不轻徭薄赋的君主人品都不好?非也。文帝小时候不受宠,很早就被发配到代郡那种穷地方,他接触民间多,说到底,他看到了民的力量。他意识到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他见识过。
隋炀帝那种未必人品不好,他大概率就是因为脱离一线太远了,他根本弄不清实情。拿破仑为啥打小坚持吃黑面包?他就是要弄清楚普通士兵的体力极限,这样才能准确调度,计算战争中的每个变量。
他要是成天吃蛋糕,指挥不灵的,以自己的体力来判断可以完成的事情,分派下去可能
就把团队带崩了。
这是什么?这是一种交换。汉文帝不是人品好,他就是在交换。
何况他并非嫡子,又非长子,还不是宠子,还没有背景,他不讨好老百姓,怎么获得支持呢?
交换,你对我有利用价值,我对你也有,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咱们双赢好不好?
包括司马迁,他难道不是一种交换么?
这哥们睁着眼睛说瞎话,为什么?因为他要管理预期呀。他就是要告诉历代君主,只要你轻徭薄赋,啥都好说。人嘴两张皮,怎么说都由我。
要我夸你还是骂你,全看你的表现。
司马迁这人不说假话的,他只是很懂得文字游戏,每当汉文帝好的时候,他就大写特
写,写的很直白,恨不得像雍正对年羹尧的表白: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疼你!
每当涉及小黑料的时候,他就很隐晦,事情也写了,但是都归咎于意外,通读很多书,前后关联起来知道并非意外,可是有多少人会下那个功夫?
所以干年之后,汉文帝的口碑就好得一塌糊涂。这就是司马迁的小九九,这就是交换,这也是一种管理预期。他等于直白的告诉后世君主,好评究竟怎么买。
心照不宣。
其实,你我的人生就是一个换换换的过程。
想要改变自己,让自己越来越好,让自己走上正轨,根本没有那么难。
你只要每天起床问自己,我到底有什么利用价值,你只要每天遇到每个人,遇到每件事,问自己,我到底有什么利用价值。
养成这个习惯,遇到太太也问,遇到老板也问,遇到下属也问,打个车也问,每件事都问。
如果你希望效果更好,那就把答案记在本子上,每件事都记,无论大小。
等事后回顾,看看对不对,是不是这样,赢了是不是利用价值发挥的作用,输了是不是利用价值没到位。
养成这个记利用价值的习惯,天天记,天天回顾此前记的,你坚持几年,想不好都很
难。
人这辈子,全靠同行陪衬,未见得是自己有多明白,全靠大家太糊涂,未见得自己有多优秀,全靠大家都是干说不练的假把式。
方法告诉你了,坚持几年,想变成巴菲特是不可能的,但是在自己的基础上,收入增加,事业向上,是有迹可循的。
原因无它,你的竞争力变强了。
不要有那些无谓的念头,遇到一个机会不属于你,再正常不过了,因为你的段位不到,当然不属于你。
当你在1的时候,你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利用价值到9,然后去换个10回来。这时候你看到别人换到100,跟你没关系,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因为你没有99,你冲上去除了当韭菜,就是当韭菜。
你要做的就是从1提高利用价值到9,换10,然后10提高利用价值到99,换100,继续,不断的这样继续下去。
你读书的时候,就是要成绩,有这玩意儿,日后别人才给你机会。
你工作后,就是要提升自己的作用,俗称利用价值,否则你怎么升迁?
做了管理层,不要把眼光局限在自己管辖的部门里,技术,产品,市场,资本,那是一个整体,你都跳不上去,怎么可能指望老板把你拉上去?
等成了资方,市场更是一个需要你呕心沥血才能活下去的地方。
你能够交换的一定是你当下所在的段位,这就叫: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愿意放弃什么。
我告诉你的这些,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根本做不到这个程度。一个人,偶尔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一个人,偶尔精致的利己一阵子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永远在路上,永远在前进。
这个道理《礼记·大学》早就教给你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