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16普通人改变命运,要靠神秘的康波周期么?
咱们有个读者,问了我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他说,西风,像你这么大的人,出生在80~85之间的人。大学毕业后,适龄适婚大约在什么时候?在08年附近。
那么只要你们在丈母娘的要求下,买入一套婚房,只要落在北上深这几个一线城市里,别的即便这人什么都没赶上,大概率到今天为止,那套房子已经让这代人身价千万了。为什么?因为你们这一代人有意识的,或者无意识的踏入了康波周期。所谓人生发财靠康波。
康波分为,衰退期,再投资期,繁荣期,过度建设期,混乱期。
08年开始的大规模基建,使得你们这一代人,正好处在康波周期的繁荣期,即便什么也没做,靠结婚,买婚房,也能身家千万。而那些60后,70后就更不用提了,他们赶上了再投资期叠加繁荣期的加成效果。
按照这个理论,每个人的一生总会踏入康波周期,无非什么时候。如果生的早,生的
晚,那就等,等待入场位,如果生的刚刚好,那就顺从命运的安排。
前几天听了你对美联储议息会议的解读,我觉得,可以通过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来预估下一个康波周期的起点。
你想嘛,混乱之后就是衰退,加息会引起资产泡沫的破灭,从而引起新一轮的再投资期,那么只要把握好这个人生节点,是不是就可以从此改变命运?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读者提问,让我想起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里的一句话,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五个字:等待与希望。
难道历史一直是个巧合?这一切,何解?让我们从康波周期聊起。
康波周期本身没有什么名气,是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一种长波理论。这个数学模型的建模过程非常简单,就是把人类历史上几次工业革命进行了数据统计。然后得出了这么一个一切都在循环的周期理论。
这个理论是怎么变得很神秘的?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叫做周金涛。
周金涛是非常有名的分析师,他曾经在2007年成功地预测了美国次贷危机。如果没有他,可能很多国人都不太会了解到一个来自苏联的经济学分析模型。
而什么使得康波周期名声大噪的呢?还是周金涛,他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英年早逝。说句实话,预测真的没什么稀奇,被众人知道的预测,才稀奇,而被众人记住的预测,则是传奇。
如果你是一个跟了三年的老读者,应该知道,巴菲特活久见的那些天里,我翻出半年前对于美股的预测,把文章贴在读者面前,让你们看过,咱预测的有多精准。
很精准的,相差不过月余,而且不是练嘴的,是真金白银做进去的。
没有被大家记住过,为什么?因为我一开始就把底牌给你亮出来了,我直接揭密了。这种预测在国际市场里一点都不稀奇,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你会发现有很多人都会跳出来预测,有些人神奇到一天都不差。
你看到了,套路不同,效果不同。自古真情无人问,从来套路得人心。
如果我神秘兮兮的告诉你,这是我倾洪荒之力,聚十几年功力与一身,独创性的预测,你就会很郑重了。
因为你被带节奏了嘛。
如果我很随意的告诉你,其实这件事挺多业内人士都知道,你就会觉得,切,不过如此。
一个人肚子疼,你天灵灵地灵灵演一堆的前戏,最后掏出一颗止疼片,告诉他这是你从太上老君那里求来的,他吃了之后就会觉得,这事儿得加钱,不加钱都对不起咱俩之间的缘分。
如果你告诉他,这就是你从药店里买的,10块钱一大瓶,400多片呢,他就觉得给你三
毛钱都显得多余。
明白了吧?药钱就两毛多,剩下的全是缘分钱。赵本山拉着范伟的手,缘分啊,缘分,
就打这儿来的。
你买的不是拐,是缘分。
事儿如果到这儿打住了,那就没啥神奇的,卖拐这种事儿,卖的多了,自然就不起作用了。
你看范伟最后是怎么明白的?也没有人给他点破什么,他就是买拐买多了,熟能生巧,自己慢慢的就琢磨出来了。
但神奇就神奇在这里,周金涛死了,英年早逝。更重要的是,他是个非常相信神秘主义的分析师。
你把这一切串联起来想,一个成功预测了次贷危机的著名分析师,一辈子迷信神秘主义,然后神秘的英年早逝了。
什么感觉?他该不是因为泄露天机,被老天爷收了吧?一个画家,如果活着,画得好不一定值钱的,但是死了,如果能够被关注,他的画值钱的概率就会大很多。
因为这个故事讲完了呀,明白吗?盖棺定论。棺材板都盖上了,这不就是天生的传奇么?一个讲完的故事是最值钱的,因为绝版了,绝了,绝绝子。
所以从此之后康波周期声名大噪,周金涛封神了。你看看另一个与他齐名的分析师后来的下场。
知道另一个是谁么?就是前段时间我们聊过,全网被封的任泽平。
你看到了,活得短的分析师,成了神秘主义的代言人,活得久的分析师,没啥好分析,只好分析生孩子去了。
我讲这一切,是有根据的。根据就在于你看过周金涛的一本书,确切的讲,是你只是道听途说,从二手信息里听说了他传奇的人生。
而我看过他几乎绝大部分的预测以及著作。这里面大部分都是不准的,如果你听他的,在2013年卖掉你在北京深圳上海的房子,后面的故事你知道。
我没有黑周金涛的意思,他从来没有刻意要忽悠你,或者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神秘主义的
预言家。
确切的讲,是因为他死了,他没有办法再发声了,他只能任由这个市场装扮他。就像历史只是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
一个离开人世的人,是没法通过被装扮拿到任何好处的,那些借着他的名头招摇撞骗的人,也不会烧纸分成给他。
所以为他澄清,才是善意。我不希望一个英年早逝的分析师被想要卖拐的神棍们随意装扮成他们的幌子。
预测这件事本身就是没多大意义的,知道为什么吗?我们聊过很多遍。点位,仓位,风险管理,决策依赖三要素,不是一要素。
你就算觉得按照周期,次贷危机要来了,又能如何?你知道确切的时间点么?具体哪个月?哪个星期?具体从哪个品种的哪个方向开始?你不要说次贷危机这么复杂且笼统的话题,哪怕是非农夜,数据出来的一瞬间,你已经知道利多还是利空了,sotamawhat?光靠追单这件事,就一定能赚到钱吗?你知道要跌,主力也知道,问题是主力不想替你抬轿子,你上去了也把你踹下来。
人家今晚要跌,问题是,就是先拉升,拉到多高?拉到足够把散户们踢下去,让你们爆仓,然后人家再跌。
有什么好不服气的?点位,仓位,风险管理。你抓着一头有什么用啊,卵用都没有。市场里很多人都有预测行情的本事,问题是,后面俩没法解决。
次贷危机真正的大赢家是谁?保尔森,《大空头》的原型。人家可是真金白银赚了37亿美金。
“华尔街空神”、“对冲基金第一人”,一时名声大噪。
但是此后呢?2011年,保尔森在金价上踏错节奏,迎来第一次滑铁卢,2012年,错误的坚持,导致亏损持续放大。他被彭博社评为当年世界十大商业失败案例。
《彭博商业周刊》上给他的新头衔是“大失败者”。而到了2019,因为屡屡失败,绝大部分客户都已经撤资,他旗下对冲基金转型为私人办公室了。
所以保尔森是个骗子吗?不,你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保尔森在次贷危机之前,做空CDO,收购CDS的时候,一直都是赔的。你以为他的对手盘不相信次贷存在危机么?相信,他的对手盘和他的观点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相信还和他做对手盘是因为没有谁知道明确的时间。
在次贷危机之前并不是只有一个保尔森,问题是那些人都是倒霉蛋,他们没有撑到市场转向,于是爆仓了,输的清净溜溜,嗝屁了。
保尔森,他熬到了呀。
天选之子,天选之子,是天选择的你,不是你选择的天。
当你把一个交易员开仓平仓的清单拉出来,你就会发现输输赢赢,赢赢输输,只赢不输的有没有?有。但那就意味着很难有大赢了。
同样,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分析师有可能声名大噪,但是如果活得久,一定会面临任泽平式的困境,就是最后谁也不信你了,言多必失,预测多了总会不准。
你成天泡在市场里,久而久之就知道人类的预测能力不见得能超过章鱼帝。
回到读者的问题,他很费力的写了半天的康波周期,想必是被挑逗的很激动,以为改变命运的曙光就在眼前。
估计前几天又读了我大小号连续几篇对美联储议息会议的分析。但是很遗憾,你肯定没有认真读。
我说得很清楚,美联储加息,希望的是抬高美元指数,为拜登进一步放水提供空间。而不是美联储指望挤破泡沫,进入下一个康波周期。
美联储也不会相信康波周期这种论文的,很难讲,康德拉季耶夫当年写它的时候,到底是为了交作业,还是认真的。
如果作者都不一定是认真的,美联储指望这个来决定一国之命运,未免太儿戏了。
我们稍微动动脑筋,衰退期之后一定是再投资期么?这意思就是说,只要你蹲在坑里足够久,马桶里总会冒出一股神秘的洪荒之力,把你弹出去的,是这样吗?这个场景只出现在周星驰的电影《百变星君》里,我以为他在搞笑,难道你是认真的?如果你是认真的,你让非洲,南美洲的很多国家情何以堪?人家会说我一直蹲在坑里呀,几百年以来都蹲在坑里,姿势没有变过,康波呢?康波你在哪里?即便是发达国家,日本也很委屈,日本衰退期多少年了,怎么再投资期还是不来呢?文章开头读者给我讲的那个80后的段子是不对的,你稍微想想就不对。
比如有个80后,他去了日本,一毕业就买房,然后呢?又比如有个80后,他一毕业就去了鹤岗,买房结婚,然后呢?你前面给我的例子有太多的偶然明白么?你既然都说他一
毕业去北上深,被迫买房结婚,为什么不把想象力延伸一下,一毕业去阿里腾讯,被迫拿了很多股票?你该不会说康波周期只对深圳有作用吧?如果是这样,那你告诉我,鹤岗的康波周期是什么?这个城市什么时候起飞?再或者,具体点,你告诉我UT斯达康的康波周期是什么?有多少人还记得这家企业?这家企业的老总,昔日马云见了也得喊大哥。
今天去哪儿了?不是说康波周期么?衰退期之后就是再投资期?你说太小了是吧?让我们把话题放大点,整个地球,你怎么知道人类一定是按照康波周期往上走?仅仅根据工业革命后对几个国家历史数据的整理么?一场科技大爆发,就可以让人类上一个台阶,同样,一场疫情也可以把人类按在地上摩擦。
我们稍微动动脑筋,衰退期之后一定是再投资期么?这意思就是说,只要你蹲在坑里足够久,马桶里总会冒出一股神秘的洪荒之力,把你弹出去的,是这样吗?这个场景只出现在周星驰的电影《百变星君》里,我以为他在搞笑,难道你是认真的?如果你是认真的,你让非洲,南美洲的很多国家情何以堪?人家会说我一直蹲在坑里呀,几百年以来都蹲在坑里,姿势没有变过,康波呢?康波你在哪里?即便是发达国家,日本也很委屈,日本衰退期多少年了,怎么再投资期还是不来呢?文章开头读者给我讲的那个80后的段子是不对的,你稍微想想就不对。
比如有个80后,他去了日本,一毕业就买房,然后呢?又比如有个80后,他一毕业就去
了鹤岗,买房结婚,然后呢?你前面给我的例子有太多的偶然明白么?你既然都说他一毕业去北上深,被迫买房结婚,为什么不把想象力延伸一下,一毕业去阿里腾讯,被迫拿了很多股票?你该不会说康波周期只对深圳有作用吧?如果是这样,那你告诉我,鹤岗的康波周期是什么?这个城市什么时候起飞?再或者,具体点,你告诉我UT斯达康的康波周期是什么?有多少人还记得这家企业?这家企业的老总,昔日马云见了也得喊大哥。
今天去哪儿了?不是说康波周期么?衰退期之后就是再投资期?你说太小了是吧?让我
们把话题放大点,整个地球,你怎么知道人类一定是按照康波周期往上走?仅仅根据工业革命后对几个国家历史数据的整理么?一场科技大爆发,就可以让人类上一个台阶,
同样,一场疫情也可以把人类按在地上摩擦。
我有告诉你普通人改变命运的秘诀么?没有吧。
那你为什么会进来看呢?要知道是付费的哦。我告诉你,根据后台对我们读者画像的分析,我很清楚,这篇文章即便问大家收几千个豆子,点进来的人也不会减少几个。换句话说,如果我真想卖拐,现在你的自行车已经归我了。
你的自行车我就不要了,相反,我可以告诉你点什么,既然你这么有耐心,都坚持看到这里了。
翻开小号1月28号的文章,疫情后全球货币大宽松真的要结束了吗?真的吗?文中我告诉你了什么?看不明白?给你划重点。
第一个,美联储操控预期,他们想做什么?想让你觉得要加息对吧?这是对方想要给你的预期对吧?第二个,大资金信了么?文中我直接把大资金的持仓告诉你了吧?很多大资金没有信,没有增加美指的仓位。分别还增加了其他仓位。
随便举个例子,这些都是公开的消息,比如黄金ETF,增加了27吨。既然说到这儿了,就拿这个举例子。比如伦敦金,就说1月28号,前面引用的小号那篇文章就是1月28号推送的。1月28号到我写稿的昨天上午,伦敦金涨了多少?100美金。
如果,我是指如果,你1月28号信了美联储的忽悠,你觉得马上就要加息,你认为美指要大涨,你战略做空黄金,10倍杠杆,现在怎么样?你已经腰斩了。20倍杠杆,你已经爆仓了。
注意,听完随便举的一个例子,千万不要发神经,觉得天晴雨停了你行了,你知道怎么赚钱了,那你挂了不要来找我,与我无关。
我只是在这里给你举例子,一个决策,是10个因素共同决定的,这么短的文章里,能聊一两个因素就不错了。你听人家外科医生说,动手术关键是要刀好,回头提着一把剔骨刀就上手术台,那只能说无知者无畏。
而且我刚才留意了一下数据,就在我推送这篇文章的时候,咱们随口举的这个例子,大
跌,那谁谁谁撤军了,这就不给你展开了,展开又是几千字。
言归正传,小号1月28号的文章,我描述的是一个逻辑,这个逻辑可以直接推导出来什么不可以。
很多人理解中的改变命运,是指什么可以。我理解的改变命运,是指什么不可以。
如果把我过去十几年来,那些规避重大损失的行为都抠掉,我的收益率,其实是负的,而且早就破产了。
职业赌徒应该听得懂上面这句话。对于一个职业赌徒而言,你赢了什么根本就不重要,你待在场子里,总会赢的。问题是,盈亏同源,你怎么赢的,就会怎么输回去。
换句话说,不让自己输回去,不让自己出现重大损失,是一个职业赌徒一生中最重要的,也是唯一重要的事。
是这件事,改变了他的命运。
赢,或者讲,知道什么可以做,是改变不了他的命运的。
无论这个职业赌徒有多么风光,最后一定会输的清洁溜溜,光屁股滚蛋。
避免重大损失,或者讲,知道什么不可以做,才能够改变他的命运。
战场上最重要的能力是看出来哪个是陷阱,或者讲,什么是别人企图操控你的预期。并不是打赢,或者拣装备。
装备拣不完的,有赌未为赢,但是只要你掉进坑里一次,你就很难翻身了。
换句话说,如果你真的能够不掉进坑里,作为职业士兵,你就真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因为你的敌人不在对面,而在于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句话。
好好品,最后这几段话,大部分人输掉几千万个豆子,他们都想不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