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28疫情后全球货币大宽松真的要结束了吗?真的吗?
推文时间:22-01-28
首先告诉读者,这又是一篇付费文章。这是小号第一篇付费文章。
为什么在小号发?因为大号这几天的文章都是写好的,坑位已经占了。我没有坑位留给想听这个话题的读者了,所以。
我知道有部分读者看完之后有些问题想要问我,想问我,你可以去大号明天的文章下留言问,我会回复的。
每个人的付费,都会有记录,后台能看到,你付了几次,为哪篇付的。所以实际上只有读过这篇的去大号底下留言,我才有可能回复,这是一种尊重,我对你习惯的尊重。
当然,你的问题不一定有办法公开,也未必有答案,原因我现在就可以告诉大家。根据2021年8月28日微信团队的通知,关于财经类自媒体账号内容发布的通知,里面规定了8条,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这个不可以这样,那个不可以那样。
说句实话,我本意上并不希望这一类话题有这么多的限制。但是另一方面,我理解,并遵守这个原则。毕竟我们是被管理者。
有的读者要求我收费豆子多一点,他们可能理解错了,他们以为豆子和信息量挂钩。收费文章收豆子并不是根据文章的价值来判断的,因为我不是文人,我不靠卖文章过日子,收费的等级是根据风险评估出来的而非文章自身的价值。
咱们大号有过文章收了你们7个豆子,也有过文章收了你们126个豆子。是根据内容收费吗?并不是,是根据风险。
后者的风险是前者的18倍,什么的风险?被封的风险。换句话说,收费在我这里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风险。如果收得很高,那就是预估不收那么高,还是有坏人非要进去看。
那是根据什么来进行风险评估?这就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了,这里不展开,毕竟我掌握的数据比读者多得多。有多少人打开,多少人看完,包括看到什么位置跳出,我都是知道的。所以我们做风险评估自然有我们的依据。
言归正传,要聊这个金融话题了。美联储利率的决议以及会后的声明,或者讲,重点是会后的声明。
美联储经常有利率决议,经常有操控全球资本市场预期,绝大多数时候,我都不聊,因
为影响不大,大家也不关心。
但是这次动静比较大,我看得出来,后台问我这事儿的人都有很多。
我能理解,肉眼都能看到美元的强势上行,美股的涨幅回吐,风险市场的大幅回落,原油,黄金,比特币都有响应。
不止一个金融大V,顶着风险都要出来解读这次美联储的议息会议,甚至提出转折点的看法,就是我们的标题,疫情后的这次以美联储为主导的全球货币大宽松的转折点到了。
真的是这样吗?这是一个枯燥的话题,我们加一点润滑剂吧。金融与职场掺到一起,不仅有助于你的理解,而且有助于你开启自己的思考。
昨天在大号里,我们聊:让年轻人说话,天不会塌的时候,以加班问题开启话题。有个读者提问,他问,如果一件事要10天才能完成,公司只给你5天,你不加班又能如何?我回答他说,原本10天的工作如果给你10天,你就真的要加班了,如果给你5天,你就不用加班了,如果给你1天,那恭喜你,你时间自由了。
听不懂对吧?这是一个职场的秘密。老江湖们会心一笑,小白们只好苦哈哈的做事。为什么呢?为什么给的时间越少,反而越不用加班了呢?美联储究竟剑指何方?把两个话题放到一起,也许你就有解了。
我们先来看美联储,引起市场波动,乃至会后这么多分析师,金融大V兴奋的,难道是决议的内容么?当然不是。
为什么不是?教付费读者们一个非常简单的判断方式,你不要光观察价格波动,你要学会观察时间。
如果市场行情波动,涨或者跌是美联储决议的内容引起的,通常盘前就有所波动,为什么?大资金都是事先知道的。
这一点听起来有些让人沮丧,但这就是真相,世上没有公平,尤其资本市场。
大资金事先知道但是不可能在盘面上表现的很明显,因为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换句话说,决议之前的那点悄悄地波动,是少数大资金之间的交换筹码,等决议内容一出现,才开启整个行情。
这种是经典的数据行情,数据引起的行情,换句话说,大家都在等锤子落地,落地就开始行动。
那天晚上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那天晚上的整个市场波动是伴随着美联储的会后声明,确切的讲,市场节奏是跟着鲍威尔的话在走。
鲍威尔都讲了些什么呢?我个人觉得没什么新意,这种没新意是基于你每次都听,每次都看,前后比对得出的结论。
美联储利率决议的结论是维持不变,但是鲍威尔表达了升息的紧迫性。不过你注意,这个手法他玩了很多次,起码最近几次都在玩,换句话说,狼来了,他可不是第一次说。但是有一句话很重要,我猜测市场是受到了这句话的影响。那就是鲍威尔第一次说,不排除接下来每一次利率会议都升息的可能。
你品,你仔细品,这似乎在暗示着什么,尤其对于敏感的投资人而言。
更重要的是,如果叠加下面这一句,你会发现更有意思了。鲍威尔还说了什么呢?他
说,缩表的进程会提前,第一次升息之后,就可能开始讨论缩表。你注意哦,连起来看:此后不排除每一次利率会议都升息的可能,第一次升息之后就开始讨论缩表。是不是充满了暗示?我相信市场就是受到了这句话的影响,因为我注意到前面聊过的各种资产价格紧随鲍威尔的这段表达在波动。
你要注意细节,价格波动很正常,价格为什么波动,投资人到底相信了什么?或者说,他们被谁,被怎么样操控了预期。
很显然,大家被鲍威尔操控了预期。
那么我相信鲍威尔的暗示了么?我没有。
这一点听起来有些让人沮丧,但这就是真相,世上没有公平,尤其资本市场。
大资金事先知道但是不可能在盘面上表现的很明显,因为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换句话说,决议之前的那点悄悄地波动,是少数大资金之间的交换筹码,等决议内容一出现,才开启整个行情。
这种是经典的数据行情,数据引起的行情,换句话说,大家都在等锤子落地,落地就开始行动。
那天晚上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那天晚上的整个市场波动是伴随着美联储的会后声明,确切的讲,市场节奏是跟着鲍威尔的话在走。
鲍威尔都讲了些什么呢?我个人觉得没什么新意,这种没新意是基于你每次都听,每次都看,前后比对得出的结论。
美联储利率决议的结论是维持不变,但是鲍威尔表达了升息的紧迫性。不过你注意,这个手法他玩了很多次,起码最近几次都在玩,换句话说,狼来了,他可不是第一次说。但是有一句话很重要,我猜测市场是受到了这句话的影响。那就是鲍威尔第一次说,不排除接下来每一次利率会议都升息的可能。
你品,你仔细品,这似乎在暗示着什么,尤其对于敏感的投资人而言。
更重要的是,如果叠加下面这一句,你会发现更有意思了。鲍威尔还说了什么呢?他说,缩表的进程会提前,第一次升息之后,就可能开始讨论缩表。你注意哦,连起来看:此后不排除每一次利率会议都升息的可能,第一次升息之后就开始讨论缩表。是不是充满了暗示?我相信市场就是受到了这句话的影响,因为我注意到前面聊过的各种资产价格紧随鲍威尔的这段表达在波动。
你要注意细节,价格波动很正常,价格为什么波动,投资人到底相信了什么?或者说,他们被谁,被怎么样操控了预期。
很显然,大家被鲍威尔操控了预期。
那么我相信鲍威尔的暗示了么?我没有。
因为我注意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话,鲍威尔当天除了唱鹰之外,依然安抚了市场的紧张情绪。
换句话说,紧张是他制造的,安抚也是他做的,打个巴掌给俩枣。他说,不认为资产价格本身对金融稳定有什么重大威胁。
你品,这句话更有味道。
资产价格暴涨是什么引起的?美联储放水。现在美联储暗示要关上水龙头,多次暗示之后换了一个花样,创造性的提出了新的暗示策略的同时,却值得玩味的表示,他们不是因为担心资产价格暴涨才要关水龙的哦。
这话好有趣,你信么?不过从这句话当中,我们看出美联储的态度,他们确信美国的通胀是疫情引起的,是供应链引起的,关掉水龙头,供应链也不会恢复,所以他们心知肚明,关掉水龙头,无法解决美国当下的这种因为供应链不足引起的通胀。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惺惺作态地表示要加息,要缩表,甚至接下来每一次议息会议都有可能立刻采取行动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舆论。你不这么做,就会被市场认为不作为,虽然市场里的明眼人很清楚,这种作为和问题之间毫无关系。
无关也要做,不能真做,只好假做,于是美联储成了戏精附体,鲍威尔好像是TVB演艺综合训练班毕业的一样。
我讲这段话不完全来自于分析,我说过很多次,分析是不可靠的。我更相信资金流。虽然从盘面上看,美元指数变强,而且有一个接下来每一次议息会议都有可能升息的大背景在,也就是买预期的大背景在。但是,对冲基金们做多美元的意愿非常低,且持续做多的意愿还在下降,如果从他们的持仓表现来看。
这就有很意思了,他们养着那么多年薪百万美金的分析师,为什么不买预期呢?很显然,这场戏,不只有我们看得明白,人家看的也很明白。
相信一个人说什么,不如相信他的钱做什么。毕竟人谁都会骗,唯独不会骗自己的钱。美联储的故事讲完了,那个职场话题的答案也浮出水面了。
一件事如果要10天,给你10天,那你就真的要做了,也许就要加班了,因为你不做,别人就会做,这件事大概率会做成,不做会被问责的。
一件事如果要10天,给你5天,你当然可以偷懒了,因为大概率做不成。你做也是这个结果,不做也是这个结果。
一件事如果要10天,给你1天,那你直接好摸鱼了,因为铁定做不成。铁定做不成的事为什么要做呢?我们来看看美联储的处境。美国的老百姓交给鲍威尔的不就是一件明明需要10天,但是只给了他1天的差事么?他知不知道美国的通胀和水龙头没关系?他知道,他比谁都清楚这是供应链带来的通胀。
这一点美国有接近1%的人都知道,问题是,99%的人就是不知道,他们不知道这件事需要10天,他们以为1天真的够了。
于是会怎么样?会施压,鲍威尔真的会鞠躬尽瘁的去想尽一切办法用1天的时间解决10天的工作么?当然不会。
他要是会,他就绝对混不到那个位置明白么?所谓的升迁,本质上不是选拔更卖力的,而是选拔更会演戏的。
人生如戏,全看演技,升迁之路就是一条演艺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里根能当总统,他在当总统之前就是一个大明星,一个好演员。
所以周星驰诚不我欺,演员的自我修养就是通往成功学之路。演戏演得好,才能早日做高管。
想不通么?很简单。10天的事情10天做,谁都能做到,你怎么脱颖而出?你累死也不可能脱颖而出的。
但是10天的事情1天做,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了。确切地说,谁也做不到,这时候比拼的是什么?是演技。
谁演得更像真的一样,谁就是那个1天能做到,甚至1个小时能做到的。
是不是三观碎了一地?
幸亏我收费了,不收费就把太多人带坏了。
10天的事情1天做到,本来就是靠演戏,因为最后就是做不到的,无非谁演的更像一点。你要知道拆穿是有个时间延迟的,这也是时间的秘密的一部分。
如果你留下的问题到了你下一任才暴雷,那就和你无关了。因为你已经去别的公司高就了。
我曾经聊过一个外企在国内分公司做CEO的小伙伴,把待过的公司都搞挂了,然后自己步步升迁,最后去了全球TOP2企业亚太区做大头。
他就是一个很会把握时间差的人。他总是能够在自己在的时候用七个盖子假装盖住了八口锅,假装用1天完成了10天的工作,等他走了之后问题才暴露,内行明白怎么回事,问题是,资方不明白。
资方是个整体,很大的整体,就像市场那么大。资方里面也许个别人很睿智,就像市场里有庄家,问题是资方作为一个整体,就像散户,像股民一样,很无脑的。
在资方眼里,他就是个牛人,他在,永远没问题,他走了之后,问题反而出来了。那他当然会不断地被重用。
而且再告诉你一个秘密。
10天的事情1天做完,谁也做不到。正因为谁也做不到,所以没有人能,也没有人会拆穿你在演戏。
市场里起码有1%的人知道鲍威尔在演戏,有人拆穿么?没有。因为没法拆穿。鲍威尔做不到的那件事,你也做不到,换你上,你也得演戏,而且你的演技还不如他呢。
看到了吗?他正是因为笃定这一点,所以才可以有很大的自由度。搁在职场里,这话就叫做上下其手。
资方为什么愿意提拔一个戏精?因为资方并非铁板一块,资方里面看得懂的那部分人,也喜欢戏精,戏精才好合作,大家才好一起,上下其手。
所以我才说,如果在职场里你真的遇到了10天的事情只给你1天,你要开心了,这是你开启高管之路的第一场考验,就像冬天里的第一把雪。
如果你只是想当个码农,当个螺丝钉,做事很重要,10天的工作9天半完成就是你人生的极限。
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像鲍威尔一样实现人生抱负的人,做戏比做事重要得多。
因为你的工作就是操控预期呀,你得操控预期,才能获取资源,获取资源才能分配资源,分配资源,才能让你手底下的那些做事的人有足够的资源,真的给到他们10天,让他们安心做事。
而你,就得是戏精附体,你的存在就是帮手底下那帮做事的人争取资源,否则要你干嘛?想通了么?所谓当BOSS,就是用来专门做那些做不到的事情的,确切的说,是演那些做不到的事情。
事实上,为什么大部分成功人士都是戏精,演的比做的更好听?因为利差。
你想一想,一件事原本要10天,给你10天,这里面有多少利差?答案是没有。一件事原本要10天,给你1天,这里面有多少利差?答案是全部。
正因为做不到,所以你的自由度反而无限大了,所以很多事儿反而说不清了,而说不清,才是你的阶梯。
混乱不是深渊,混乱是阶梯。布兰对小指头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