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原创版名家助力中高考现代文阅读2025年意林原创版订阅

《意林·原创版》:名家助力中高考现代文阅读(2025年《意林·原创版》订阅)

       

Picture


Picture


意林·原创版


《意林·原创版》为了能够更直接地为中学生读者提升现代文阅读能力,专门开辟了“名家教你读”栏目。每期我们会邀请两位中高考现代文阅读“青睐”的知名作家,由他们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一个全面、细致的解读,通过这种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中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材趋势与分析技巧。读者也能够通过阅读名家的作品,学习名家的写作方式,提升写作水平。



本篇文章来自著名作家曹春雷。一起来看看,他为我们讲述——《草木的恩典》。

Picture

Picture



草木的恩典

曹春雷

回乡下,帮母亲收秋。要到山脚下掰玉米,路崎岖,我骑着电动车,颠簸而上。几趟过后,裤脚上附着几枚苍耳,还有几根铁叉一样的蒺针。它们想通过我,完成自己旅行的梦想。好吧,我成全它们,摘下来,随风一扔,它们便在新地方安家落户了。

植物也是有流浪的梦想的。地头有几棵蒲公英,一簇簇白的绒毛,我采下来,如小时候那样,鼓起嘴,轻轻一吹,蒲公英便如一个个降落伞,飘飘摇摇而去,有一些,降落在我家地里。母亲嗔怪我,你不吹远一点,这些草种子落在地里,明年春上怕地又要荒了哩。我笑说,您不是每年春天都要拔这草,晒起来泡水喝吗?这样省事了,直接从咱家地里拔就是了。母亲也笑了。

母亲算得上一个草医,每年春天都要拔一些药草,除了蒲公英,还拔小柴胡、益母草等,都晒起来;除了自己泡水喝,谁家要是有人身体不舒服,不是什么大病,只需要调理,就来找母亲讨要,母亲就会对症给出药草。

我小时,母亲的这些介绍并不入耳,我只对能吃的感兴趣,譬如说甜茄,学名叫作龙葵,果实如一粒粒微型的紫番茄,很好吃。再就是野葡萄,比家里的葡萄要小一些,但吃起来更有滋味。

当我长大读书,一一知道它们的学名后,就会会心一笑,蓦然多了一些亲切。

我对草有种复杂的感情,不只是我,每个农人也都这样吧——对生在自家地里的草厌恶,对地外的草却喜欢。对草木的好恶,其实是人自私的表现。以对自己是否有价值为标准,去评判草木,这是不公平的。说起来,庄稼也是草木。庄稼喂养了人。我们应对草木感恩。

祖母在世时,如有谁在饭桌上掉了饭粒,祖母就会啧啧,说粮食金贵着呢,可不能瞎喽——“瞎”,就是浪费的意思,然后直接撮起来自己吃了。如今,我已养成习惯,在桌上也会捡自己掉的饭粒吃。因为我也像祖母那样,始终记得草木的恩典。


曹春雷,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人民日报》《山东文学》等报纸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诗歌、随笔、报告文学等。


《意林》:您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告诉读者什么道理?

曹春雷:我希望告诉读者,要热爱草木、热爱自然,感恩庄稼、感恩粮食,还要感恩父母,感恩在大地上所有劳作的人。当你用一颗感恩的心去亲近草木、贴近自然,就能瞬间让自己从社会属性回归到自然属性,也就会发现草木其实是一面镜子,能反照你的内心,洞察你的灵魂。生命的本质是孤独的,当你的心因尘世的喧嚣而不安时,你能从草木那里获得安宁与平静,抚慰生命与生俱来的孤独。这样,当你身处沼泽时,就能遥遥望见远方的彩虹;当你行走在黑暗中时,就能安然仰望天空灿烂的群星,直到迎来黎明的第一缕曙光。


《意林》:您的散文多用短句,文字都很凝练,您怎样看待散文语言的锤炼?

曹春雷:好的散文作者一定要注重语言的锤炼,文字要质朴干净,切忌太过华丽、太多修饰,意求深切,句求简约。老舍的文字自然、鲜活,多用短句,流畅,有节奏感,且有张力,所以读者爱读。散文的语言,亦如钱钟书所言:“每句如珠圆,面面圆,字字圆。”这种圆,是圆润,有韵律之美。一篇散文是一首悠长的曲子,每句话也应该是这首曲子上的一串音符。每个散文作者在写作时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区别于他人的旋律,要善于构造多种多样的句式,形成语言的音乐节奏,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相关文章